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5JJD72040002)

作品数:23被引量:11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杜国平潘天群贾国恒张力锋马亮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江苏警官学院广西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研究》《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逻辑悖论情境语义学博弈逻辑全能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自然科学总论语言文字理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专名指称的语用学探究被引量:1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52-57,共6页张力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20.40002)阶段性成果
指称可分为指示、指谓和意向三个组分,专名私人指称正是通过指谓与意向之间内在结构性联系,才得以达至外部实在;由于指谓对象与意向对象之间存在胡塞尔意义上的鸿沟,只有消除这条鸿沟才能过渡到具有主体间性的意向对象,即外部实在对象,...
关键词:指示 指谓 意向 实体 意向内容 
论个体本质的起源说被引量:1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第1期22-27,126,共7页张力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逻辑哲学重大问题研究"(05JJD720.40002);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可能世界理论研究"(06SJD720028);江苏省"青蓝工程"阶段性成果
克里普克以个体本质的起源说支持严格指示词理论,麦克金则对起源说予以较充分的哲学论证。但起源说在非生物个体上的应用后果极其苛刻,以至难以为人接受;麦克金的本质主义论证实际上或者是前提错误的,或者是不足道的。虽如此,一种反证...
关键词:个体本质 起源说 构造说 同一性 延续性 
潜无穷、实无穷探析被引量:5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第3期18-25,共8页杜国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2CZX008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CZX0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20.40002)资助
究竟什么是潜无穷、什么是实无穷,它们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无穷概念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潜无穷和实无穷的长期论争。尽管不同的哲学家、逻辑学家和数学家持有不同的无穷观,但是历史上他们对于潜无穷和实无穷给出的都是直观的描...
关键词:潜无穷 实无穷 定义 悖论 
解决逻辑全能基本制约性标准及哲学反思被引量:2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54-157,共4页陈晓华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逻辑全能问题研究"(06ZC58);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逻辑哲学重大问题研究"(05JJD720.40002)系列成果
逻辑全能问题是认知逻辑发展的一个瓶颈,抑制了认知逻辑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许多学者对逻辑全能问题提出了诸多的解决方案,但并未在"解决标准"上展开深入研讨,难以在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劣上达成共识。在达克提出的"逻辑全能"与"逻辑无能...
关键词:逻辑全能 逻辑无能 弱矛盾信念 强矛盾信念 
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评析被引量:1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536-540,共5页贾国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3BZX043);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20.40002);河南社科联项目(SKL-2008-120)
以奥斯汀式命题观为基础、奥斯汀式阐释为形式,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合乎直觉地解决了以说谎者悖论为首的一批语义悖论。通过对比分析奥斯汀式阐释与罗素式阐释,可以看出,说谎者悖论产生的根源是忽视了情境或情境要素参量。情境语义学解...
关键词:奥斯汀式阐释 罗素式阐释 现实世界 扩充 
情境语义学的发展被引量:5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35-39,共5页贾国恒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逻辑哲学重大问题研究"(05JJD720.40002);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青年科研课题项目"面向自然语言的情境语义学研究"(C10)
情境语义学最初是作为外延模型论和可能世界语义学的替代理论而创立的,它面向自然语言、面向信息和面向人工智能,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研究领域。早期情境语义学研究主要是从哲学层面上来阐释语义问题。随着其哲学阐释的成功和解题功能...
关键词:三个面向 逻辑全能 弹弓论证 研究转向 
知识蕴涵模态逻辑系统被引量:5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60-63,共4页杜国平 李娜 王洪光 徐良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20.40002)资助
使用经典逻辑对海量知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和信息挖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司各脱法则问题。基于对蕴涵的一般认识,可以对司各脱法则问题提出一种不同于已有逻辑系统的解决策略。在根据这种策略而建立的知识蕴涵命题逻辑系统中:1...
关键词:逻辑 知识蕴涵 模态 严格蕴涵悖论 
科学隐喻语言的双重指称被引量: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9期1-6,共6页徐慈华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逻辑哲学重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5JJD720.40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面向信息处理的汉语句子的逻辑分析"(项目编号:07CZX016)
指称问题涉及语言、思维与实在之间的关系,在当代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科学隐喻语言的双重指称现象,需要现有的指称理论对其做出合理的阐释。本文在回顾指称理论演变和发展的同时,以塞尔的意向指称论为基本视角,通过意...
关键词:科学隐喻语言 双重指称 意指 
行动、博弈与推理被引量:3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31-33,共3页潘天群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逻辑哲学重大问题研究"(05JJD720.40002)
行动不描述客观事态,因而它无真值,因此不能用命题连接词将基本行动连接成复合行动。行动模态或意志模态——不同于命题模态——其算子加于行动之上才能构成行动模态命题。行动逻辑研究的是行动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当然这里的关系...
关键词:行动逻辑 行动模态 意志模态 博弈 
专名及其逆向信息被引量:5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年第2期12-15,共4页贾国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逻辑哲学重大问题研究"(05JJD720.400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西方逻辑哲学最新成就研究"(03BZX043)
从信息流动的角度来考察专名等表达式的情境意义,可以发现,专名等表达式还可以传递逆向信息。而以克里普克关于本质的论述为基础,则完全可以给出专名及其逆向信息的实在论基础。
关键词:情境语义学 专名 逆向信息 本质 层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