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YY067)

作品数:65被引量:8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礼权谢元春冯广艺张春泉宗廷虎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中南民族大学西南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长江学术》《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语言研究集刊》《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列锦审美修辞手法辞格设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修辞语篇中的问句叙事——《梅雨之夕》和《封锁》中问句的语用修辞比较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1-9,F0002,150,共11页张春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辞格审美史”(10BYY0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典型叙事作品(语篇)中的问句,较为充分地体现了问答双方的主体间性和问句(非真值条件句)及其他类型的叙事句之间的互文性,是主体之间和文本之间交织交互的"亮点",是衔接和助推叙事展开的张力的一种"力的作用点"。施蛰存《梅雨之夕》和...
关键词:施蛰存 《梅雨之夕》 张爱玲 《封锁》 问句 修辞 语用价值 
《边城》和《金锁记》组合问的语用比较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38-44,共7页张春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辞格审美史”(10BYY067)
沈从文《边城》和张爱玲《金锁记》较为典型的组合问共49例,以“形合”为主,即绝大部分组合问内部至少有一个构成问句带有疑问标记语,仅仅只有1例是“意合”(组合问内部构成问句均无标记,均为零标记)而成的。《边城》和《金锁记》中的...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 张爱玲《金锁记》 组合问 疑问标记 句类分布 设问 
《史记》“太史公曰”中的设问及其互文性被引量:3
《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111-120,159,共11页张春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辞格审美史"(10BYY067)的阶段性成果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曰"中有一定量的设问。作为元语言的"太史公曰"中的设问因其语形语义上的特殊性,相对于《史记》中更为常见的对象语言(叙事性话语)更具思辨性。此外,元语言和对象语言整体上互文见义。就结构形式而言,这些设问主...
关键词:“太史公曰” 设问 互文 标记 
论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的语篇功能被引量:1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20-26,共7页贺逍遥 钟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辞格审美史"(编号:10BYY067);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黎语生态研究"(编号:14JJD0740012)
在《全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使用普遍,位置灵活,语篇功能特点十分鲜明。本文运用篇章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唐诗中"君不见+X"句式的语篇功能。"君不见+X"句式内的"X"可以是体词、谓词、短句等,且该句式属于有标记的单项主位,句式内...
关键词:“君不见”+X 主位结构 信息结构 衔接系统 
说“遥遥”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钟宇 贺逍遥 程雪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YY067);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40012)
叠字是汉语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唐诗中运用叠字叠字往往位置灵活、形式多样、语义丰富、功能多变,具有很好的语用效果。本文运用"小三角"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全唐诗》中叠字"遥遥"的语表形式、语里意义和语用价值。
关键词:叠字 遥遥 语表 语里 语值 
新媒介情境下“讽喻”修辞功能的衍变被引量:2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27-34,共8页谢元春 吴礼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辞格审美史"(项目编号:10BYY067)阶段性研究成果
"讽喻"是汉语与中国文学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修辞法,它有两个非常突出而有效的修辞功能:一是用以说理或游说,可以极大地增强其说服力;二是用于情意展露,显得相当温婉含蓄,可以极大地消解接受者情感、情绪上的抵触,令其思而得之且欣然接受...
关键词:讽喻 新媒介 修辞功能 衍变 原因 
柔石《二月》中书信里的问句——交往理性的“早春二月”之语符呈现被引量:1
《阅江学刊》2018年第6期75-83,共9页张春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辞格审美史"(10BYY067)
柔石的小说《二月》内嵌有一定量的书信,颇具特色,整体上是较为典型的非均质语篇。《二月》书信里的问句具有较强的主体交互性,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升华小说揭示交往理性的"早春二月"这个要素。《二月》书信里的问句,在语形上,有较为丰...
关键词:柔石《二月》 交往理性 语气 语形语义 语境 
说唐诗中的叠字“苍苍”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65-73,共9页冯广艺 贺逍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YY067);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40012)
AA式叠字在唐诗中位置灵活,可以调节诗歌韵律、丰富语义,增强诗歌语言形式美和音乐美。本文选取《全唐诗》五、七言诗句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叠字"苍苍"为研究对象,运用"小三角"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探究叠字"苍苍"的...
关键词:唐诗 叠字 苍苍 语表 语里 语用 
唐诗中的“A如B/X如Y”式比喻研究
《江汉学术》2018年第3期123-128,共6页冯广艺 张俯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辞格审美史"(10BYY067);教育部人文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黎语生态研究"(14JJD740012)
唐诗中常见"A如B/X如Y"式比喻,这种格式是一种修辞构式。从汉语修辞史的角度看,"A如B/X如Y"式比喻的形成依赖于汉语辞格的演进、诗歌语言的发展和比喻功能的凸显。"A如B/X如Y"式比喻具有构式的稳定性、使用的复现性和功能的特定性。从...
关键词:修辞构式 唐诗 A如B/X如Y 比喻 
论唐诗中的AA式叠字“茫茫”被引量:1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1-6,共6页冯广艺 张俯霞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辞格审美史"(编号:10BYY067);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黎语生态研究"(编号:14JJD0740012)
本文运用"小三角"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唐诗中叠字"茫茫"的语表、语里和语值。从语表的角度讨论了"茫茫"在唐诗五、七言诗句中的位置和构句特点;从语里的角度概括了"茫茫"的语义内涵;从语值的角度分析了"茫茫"与其他叠字对举使用、相对稳固...
关键词:唐诗 茫茫 语表:语里 语值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