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752020)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贵苍黎会华李玲梅楼育萍董玲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山东外语教学》《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文文学》《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水仙花大同社会表现说夫人摹仿说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水仙花儿童作品《和平的孩子》中的孝行千里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年第09Z期65-66,共2页董玲 李贵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人性归一”大同社会理想——北美华裔文学鼻祖水仙花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09YJA752020,项目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贵苍教授)
水仙花原名Edith Maude Eaton,父亲是英国人,母亲是中国人。她出生在英国,7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又到了加拿大。水仙花是第一位用英语写作的华裔作家,被公认为"亚裔美国文学鼻祖"。她唯一的一部书著《春香夫人》于1912年由芝加哥一家大型...
关键词:华裔作家 美国西海岸 纽约时报 Eaton 《孝经》 曾子 克勒 男女主人公 悲剧结局 孝经 
消解“时代噪音”:水仙花的华人族性书写被引量: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1-8,共8页李贵苍 李玲梅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人性归一’的大同社会理想--北美华裔文学鼻祖水仙花研究"(09YJA752020)
20世纪之交的北美文化帝国主义肆意弥漫,仇华和妖魔化华人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具有一半华人血统的水仙花用英语创作了大量作品,以其如椽之笔书写华人族性,掷地有声地反抗以白人为中心的种族主义"时代噪音",还华人以公正。本文详细分析...
关键词:水仙花 华人族性 种族主义 
语境化: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脉络被引量:3
《山东外语教学》2013年第3期82-86,99,共6页李贵苍 李玲梅 
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人性归一’的大同社会理想--北美华裔文学鼻祖水仙花研究"(项目编号:09YJA752020)的阶段性成果
两千多年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历史呈现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即围绕现实-作者-作品-读者这四个要素不断创建建构意义的语境,期间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使得文学批评从判断作品的价值逐步向意义解读过渡。本文大致勾勒了这一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学四要素 语境 摹仿说 表现说 文学本体论 读者反应理论 
论华裔美国文学鼻祖水仙花的叙事策略被引量:2
《华文文学》2013年第1期34-39,共6页楼育萍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人性归一’的大同社会理想--北美华裔文学鼻祖水仙花研究"〔项目编号:09YJA752020〕
不管是在谈黄色变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还是在提倡种族平等、文化多元的当代,华裔美国文学鼻祖水仙花的作品都深受读者的欢迎。这位充满反抗精神、与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并极具颠覆性思想的欧亚混血女作家能在当时的"黄祸"背景下受到白...
关键词:水仙花 叙事策略 属下 模糊性 
自我与自性的整合——多丽丝·莱辛《幸存者回忆录》的一种解读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230-233,共4页黎会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09YJA752020)
《幸存者回忆录》是多丽丝·莱辛关注"内心空间"的一部重要小说。小说主人公进行自我探索,经历揭开创伤、内在成长、自性涌现,最后在自性引领下最终达到个体人格的整合统一与完善。主人公的意识自我与其无意识的自性的整合过程,揭示了...
关键词:《幸存者回忆录》 自性 整合 自性化 
论水仙花《春香夫人及其他作品》中的“大同”社会理想建构被引量:3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65-70,共6页黎会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人性归一’的大同社会理想--北美华裔文学鼻祖水仙花研究"(09YJA752020)
水仙花是评论界公认的北美亚裔文学的先驱。作为欧亚混血作家,水仙花不仅洞察到了其时代的种族问题,而且在其文本创作中致力于消除种族偏见和歧视,倡导建立一个种族平等与和谐的"大同"理想社会。本文结合水仙花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
关键词:人性归一 平等与和谐 大同理想社会 
独具匠心的写阅——评《如此沃野:美国诗歌的生态圭臬》
《外国文学研究》2012年第2期161-164,共4页黎会华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人性归一’的大同社会理想--北美华裔文学鼻祖水仙花研究"【项目编号:09YJA752020】的阶段性成果
杰德·拉苏拉的《如此沃野:美国诗歌的生态圭臬》是一部集学术性、文集性与随笔性为一体的佳作。拉苏拉以精妙的构思、广博的阅读和独具匠心的写阅,对20世纪美国诗歌与生态批评之间广邃的联系进行了深层探究,旨在重建诗歌语言和自然生...
关键词:杰德·拉苏拉 《如此沃野:美国诗歌的生态圭臬》 写阅 
人的易错性与救赎自由之间的本源性裂痕——解读黎紫书的《天国之门》被引量:2
《外国文学》2011年第6期48-54,158,共7页李贵苍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人性归一'的大同社会理想--北美华裔文学鼻祖水仙花研究"(09YJA752020)
本文将马来西亚当代作家黎紫书的《天国之门》作为寓言故事解读,认为作者巧妙地运用创世纪神话故事,通过塑造林传道这个主人翁形象,揭示了人的易错性的本体论存在,反映了主人公的亵渎意识、罪恶感、强烈的自我救赎意识与生存自由之间无...
关键词:易错性 救赎自由 黎紫书 《天国之门》 
赋感知以形式:华裔美国诗人白萱华的诗学突破
《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28-34,共7页李贵苍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人性归一’的大同社会理想--北美华裔文学鼻祖水仙花研究"【项目编号:09YJA752020】的阶段性成果
当代华裔美国诗人白萱华通过40年的不懈探索,试图超越美国自现代主义兴起的诗学传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诗学理念和超长诗行著称的写作风格。本文在西方现当代哲学和美学的视域下,分析了她以再现感知过程并赋予这个过程以形式的哲学意义...
关键词:白萱华 诗学 感知 求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