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本体论

作品数:192被引量:293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苏宏斌张玉能王元骧查洪德范玉刚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非人类转向”:共生性景观与具体化机制——兼论文学本体论探讨的新方向
《海峡人文学刊》2024年第4期21-30,152,共11页刘帅 
湖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后理论与当代文论知识生产范式的新变”(20YBA164)。
“非人类转向”因其独特的学理思路和文明视野,正成为当下人文和社会科学中一股极为强劲的批判性理论思潮,其批判效力则源自其独特的理论进路。“非人类转向”遵循共生与具化的双重进路,一方面在对“非人类”身影的捕捉中,还原人类与非...
关键词:非人类转向 非人类 文学本体论 徳勒兹 
新批评理论接受与影响评析——基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转向视角
《文艺评论》2024年第4期65-73,共9页周晓燕 
20世纪初,英美新批评理论以中国文学革命理论外援的身份登陆中国,经过一段时期的沉寂后,在20世纪80年代文学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论争中,新批评派的理论框架和具体方法为当时中国文艺界解决文学的话语问题提供了翔实材料。新批评派的批评...
关键词:新批评理论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批评转向 文学本体论 
鲁迅的杂文
《党的生活(河南)》2024年第14期55-55,共1页张旭东 
鲁迅杂文不仅是鲁迅文学的主体,也是它的风格实质、审美内核和作者文学天才与创造性的终极所在。鲁迅文学是在这种持续不断的危机、例外和紧急状态中,完成了其文学本体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论证。鲁迅文学的核心和最高成就是鲁迅杂文。虽...
关键词:鲁迅文学 鲁迅杂文 鲁迅的杂文 文学本体论 最高成就 自我形象 完形 文学天才 
小说何以成为表演艺术?——彼得·基维对文学本体论的新探索被引量:1
《艺术百家》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王慧婷 殷曼楟 
基维试图整合古德曼“代笔的”艺术,将以小说为主的虚构文学也纳入戏剧、音乐等表演艺术。在基维看来,小说的示例并非固定不变的文字标记,而是读者的每一次阅读体验。阅读可以作为听觉表演而存在,作为表演的阅读就是读者在脑内扮演讲故...
关键词:文学本体论 彼得·基维 分析美学 表演 
论文学本体论概念在中国近四十年的发展
《中国文学研究》2023年第2期24-32,57,共10页张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40年文学理论学术史研究与文献整理”(19ZDA262)。
文学本体论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文论界提出的影响最大的新兴文论术语之一,在中国当代文艺理论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40年来文学本体论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评述,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文论...
关键词:文学本体论 本体论 存在 形而上学 
文学跨学科研究在中国的推进路径被引量:1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2022年第4期40-54,共15页王定安 
当今面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新文科”建设提上日程,学科的深度融合成为当务之急,文学学科在这一趋势下承担着较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新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文学参与学科培养,因此文学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愈发得到彰显...
关键词:跨学科研究 比较文学 文学本体论焦虑 整体性 
漂泊之路上的回忆闪烁--《朝花夕拾》与杂文风格发展的缠绕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7期99-111,共13页张旭东 
鲁迅1926年的杂文和回忆散文创作,显示出“杂文的自觉”之后最初的文体扩展和风格轨迹,对系统分析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具有特殊意义。《朝花夕拾》在这一年年初开篇,构成一条与《华盖集续编》系列文章并行或交叉的复线。它始于“...
关键词:《朝花夕拾》 鲁迅文学 文学本体论 杂文的自觉 漂泊 回忆散文 美文 整体性 
作为文学本体的可能世界——评张瑜专著《可能世界理论与文学理论》
《外国美学》2022年第1期230-238,共9页朱鹏飞 
张瑜的新著《可能世界理论与文学理论》对可能世界理论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理论观点、理论特征等进行了详尽介绍。这部书具有三大理论贡献:其一是将可能世界理论的起源前推了两个世纪,其二是对可能世界理论进行了深入详尽的阐释分析...
关键词:可能世界理论 文学理论 模态逻辑 文学本体论 
独孤及、梁肃、权德舆三家文学本体论试述——围绕言志、缘情之说及文道观的发展
《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第3期162-173,共12页刘青海 
北京语言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批准号:21PT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唐时代,随着近体诗的继续发展,尤其是齐梁体的流行,缘情之说有了重新流行的趋势。独孤及标举以王道教化为本的言志论,梁肃提倡“先道德而后文学”,都属于古文家一派的文学本体论;但他们在发展传统言志、比兴之说的同时,也使用六朝以...
关键词:文学本体论 言志 缘情 文道观 独孤及 权德舆 
漂泊之路上的回忆闪烁——《朝花夕拾》与杂文风格发展的缠绕被引量:2
《文艺研究》2022年第4期69-85,共17页张旭东 
鲁迅1926年的杂文和回忆散文创作,显示出“杂文的自觉”之后最初的文体扩展和风格轨迹,对系统分析鲁迅文学的“第二次诞生”具有特殊意义。《朝花夕拾》在这一年年初开篇,构成一条与《华盖集续编》系列文章并行或交叉的复线。它始于“...
关键词:《朝花夕拾》 鲁迅文学 文学本体论 杂文的自觉 漂泊 回忆散文 美文 整体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