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YY004)

作品数:7被引量:37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贺爱军乔璐璐吕敏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外语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中国科技翻译》《山东外语教学》更多>>
相关主题:译者晚清翻译缘由明末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明末至晚清译者的分布规律及其探源被引量:8
《中国科技翻译》2018年第2期59-62,共4页高敏 贺爱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地理学视域中的浙籍译家研究”(12CYY004);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年学生科研项目“明末至晚清译者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缘由探源”相关成果
本文梳理了明末至晚清译者的地理分布规律并探究其形成的社会历史缘由。译者的静态分布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本土译者的籍贯地呈'月牙形'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译者的动态分布主要与授业与求学、工作与升迁、游历与迁居等社会...
关键词:译者的地域分布 人地关系 社会历史缘由 
浙江翻译传统及其对当下翻译实践与研究的启示被引量:10
《中国翻译》2018年第2期57-61,共5页贺爱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地理学视域下的浙籍译家研究"(12CYY004)系列成果之一
论文提炼了浙江的翻译传统,将其归结为救亡与启蒙的翻译目的、"弱国情结"的翻译选目、直译的翻译策略这三大翻译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浙江翻译传统对当下翻译与翻译研究的现实意义与当下启示。
关键词:浙籍翻译家 翻译传统 他者镜像 关注现实 
翻译对等的原型范畴理论识解被引量:8
《外语教学》2016年第5期107-110,共4页贺爱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地理学视域中的浙籍译家研究"(项目编号:12CYY004);宁波大学胡岚博士基金项目"思想史视域中的中国译者形象研究"(项目编号:ZX2014000165)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探究翻译对等的动态性。研究认为,由于作者和译者的生活体验不同,认知能力相异,在英汉文学翻译中寻求语言层级上的绝对对等无异于缘木求鱼,结果必将此路不通。绝对的对等少之又少,甚至并不存在,存在...
关键词:翻译对等 对等原型 对等变体 对等群 
明末至晚清译者的构成变化及其缘由探源被引量:1
《山东外语教学》2016年第4期101-107,共7页吕敏 贺爱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翻译地理学视域下的浙籍译家研究"(项目编号:12CYY004);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项目"翻译家研究"系列成果
本文梳理了明末至晚清在华译者的构成变化,发现在这一历史时段在华译者构成呈现出从"中少西多"到"中多西少"的动态分布规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1)明末时期西方文化对我国并未形成冲击,中国对译者的需求相对较少;(2)自古以...
关键词:译者的动态分布 本土译者 外国传教士译者 社会文化缘由 
晚清至“五四”的译者形象变迁及其缘由探源被引量:10
《外国语》2015年第3期83-90,共8页贺爱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YY004);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11JCWY02YB);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项目(pd2013084);"外国语言文化"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JDW1214)成果
本文梳理了晚清至"五四"期间的译者形象,并探究了译者形象形成及其转变的社会历史缘由。笔者认为译者形象既是一种具体的符号形式,也是一种社会心理表征,它折射出想象主体所处的历史语境以及主体文化对异质他者文化的想象和态度。译者...
关键词:译者形象 通事 假洋鬼子 盗火者 社会历史语境 
智性读者与普通青年读者:鲁迅翻译的读者意识被引量:2
《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2期45-47,75,共4页贺爱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CYY004);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编号11JCWY02YB);宁波大学人才工程项目;"外国语言文化"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JDW1214)成果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鲁迅认为翻译旨在"益智"与"移情"。为了达及这一目的,鲁迅针对不同的译文读者设置了双重的翻译文本结构,采取了迥异的翻译策略。一种是针对智性读者的智结构文本,表征为"先锋"句法,即尽量接近原文的句法结构,保留...
关键词:鲁迅的翻译 智性读者 普通青年读者 
从“译”到“翻译”——翻译本体话语的演变与分析被引量:2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第1期41-44,49,共5页贺爱军 乔璐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YY004);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1JCWY02YB);宁波市社科规划学科带头人培育项目(G11-XK07)
从"译"到"翻译"之间动态推衍,发生了指代转移和内涵扩大——从指代职衔转移到指代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从起初专指民族语言之间的翻译发展到指称胡语或梵语与汉语之间的佛经翻译,直至当下翻译一词内蕴三义,即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
关键词: 翻译 “虚涵数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