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S031)

作品数:24被引量:52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国庆更多>>
相关机构:辽宁大学新乡医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东北史地》《中国史研究》《浙江学刊》《辽金历史与考古》更多>>
相关主题:辽朝石刻文字辽代官员佛教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佛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辽朝寺院景观——以石刻文字为中心
《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143-149,共7页张国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辽代石刻所见辽朝史事研究”(13BZS031)。
辽朝佛教盛行,除了延用前代遗存的宝刹外,还于各处新建了大量寺院。从佛教生态美学的视角来看,辽朝寺院景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由寺院周边自然野生的林木与花草,以及寺院内外的原始形态之山岩与溪流所构成的静美的自然景观;由寺院内外路...
关键词:佛教 生态美学 辽朝 寺院景观 石刻文字 
辽朝政治婚姻中的“赐婚”现象——以石刻文字为中心
《辽金历史与考古》2019年第1期47-53,共7页张国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辽代石刻所见辽朝史事研究”(13BZS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出土辽代石刻文字中有契丹皇帝或皇太后向臣下"赐婚"之案例,如太宗朝的高唐英,景宗朝的梁廷嗣,圣宗、兴宗朝的韩橁,圣宗、兴宗、道宗朝的耶律宗政,约圣宗朝的刘二玄,等等。辽朝契丹皇帝或皇太后向臣下"赐婚",被"赐"者必备的条件,一是要...
关键词:契丹辽朝 政治婚姻 赐婚 石刻文字 
辽朝工匠及其管理初探——以石刻文字为中心被引量:2
《史学集刊》2019年第4期55-60,共6页张国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辽代石刻所见辽朝史事研究”(13BZS031)阶段性成果
有辽一代,在诸多手工业及建筑行业中,均有大量的工匠存在。出土石刻文字表明,辽朝工匠的类别,除了人数较多的"木匠""石匠"外,还有诸如"砌匠""铁匠""瓦匠""锻匠""贴金匠""画匠"等等。辽朝政府对工匠的管理至少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各类工匠...
关键词:辽朝 石刻文字 工匠 管理者 
刘祁《归潜志》史论研究
《地域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105-115,155,156,共13页张宝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3BZS031)
金末士人刘祁在金亡后撰《归潜志》以记其昔日所闻所见所感,内容包含刘祁对古今史事、古今人物、古今士风、金朝制度政策以及金亡原因的分析和评论,具有鲜明的史论特征。总体看来,刘祁的史论具有论点立足现实、论据以儒为本、论证客观...
关键词:刘祁《归潜志》 史论 金代 
辽朝商贸市场及商务管理综论
《辽金历史与考古》2018年第1期71-81,共11页张国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辽代石刻所见辽朝史事研究”(13BZS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据文献史料及出土石刻文字记载,辽朝有比较发达、数量繁多的商品交易市场,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五京及各州县市场;二是捺钵行在市场与北、南宰相府所属契丹部族市场;三是边贸市场——'榷场'。辽朝政府为加强对商贸税收和交易市场的管理,...
关键词:辽朝 商贸市场 商务管理 综论 
清代天津的“闺秀文化”及其近代转型研究——兼论长芦盐商对“江南女学”的传播与改造被引量:1
《地域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期9-17,153,共9页高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3BZS031)
明清时期的中国出现了数量相当多的女诗人,而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的江南成为女学日渐繁荣的胜地,形成了独特的才女文化。清初,随着长芦盐务中心转移至天津,许多来自江南的盐商和士子开始在天津聚居,他们把江南女学和才女文化带到北方,...
关键词:江南女学 闺秀文化 近代女子教育 
辽朝“人名”视域下的文化映像——以石刻文字为中心被引量:3
《地域文化研究》2018年第5期125-132,156,共8页张国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3BZS031)
查验石刻文字及历史文献,辽朝人的名字确能客观真实地反映辽朝文化的某些特征。譬如,以"奴"字为名,是为中原"贱名"习俗在契丹辽地之传承;以地名及封号为名,反映了取名者对某事的感怀与纪念;以佛教名词为名,是为佛教文化影响之扩大;以儒...
关键词:辽朝 人名 文化 石刻文字 
世家大族联姻背景下的辽朝政治生态被引量:2
《辽金历史与考古》2017年第2期82-102,共21页张国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辽代石刻所见辽朝史事研究”(13BZS03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史》史事补正”(12YJA770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有辽一代,各民族世家大族间联姻通婚频繁而常见。若联姻与政治挂钩,便生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政治生态。诸如,契丹耶律、萧两姓联姻通婚,即产生了利弊互见的皇族与后族联合执政现象;汉人韩氏与契丹萧氏联姻通婚,便在民族同化的基础上致使...
关键词:契丹 辽朝 世家大族 联姻 政治生态 
辽朝“里”“村”问题再探讨——以石刻文字为中心被引量:3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158-166,共9页张国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辽代石刻所见辽朝史事研究"(13BZS031)阶段性成果
辽朝制度承唐仿宋,也包括乡下基层组织"村""里"的设置。辽朝"村""里"设置状况在《辽史》等文献中鲜见,多见诸辽代石刻文字。石刻文字资料显示,辽朝京城近郊与偏远州县"里""村"设置杂乱无序,并无规律可循。辽朝的"村"除了作为乡下基层组...
关键词:辽朝基层组织 “里”“村” 自然聚落 石刻文字 
辽朝官员的考绩与迁转探赜被引量:1
《中国史研究》2017年第2期137-148,共12页张国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辽史>史事补正"(12YJA77005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辽代石刻所见辽朝史事研究"(13BZS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官员的考绩与迁转是辽朝职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检索并钩沉相关石刻文字及文献史料,发现辽朝官员任职有期,一般为三年。在官员任职期内,朝廷要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其品德、业绩和年劳等进行考绩。考绩工作由相关的机构和官员来完成。...
关键词:辽朝 职官 考绩 迁转 石刻文字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