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17-1949)

作品数:126被引量:15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方长安王泽龙邹建军余蔷薇王雪松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嘉兴学院阜阳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主题:新诗中国新诗诗歌节奏闻一多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语境·隐喻·初探:抗战时期中国动画创作研究——以《铁扇公主》为例被引量:3
《当代动画》2023年第3期43-47,共5页曲朋 成文艺 
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早期报刊媒介中的动画史料整理与研究(1917—1949)”(项目批准号:21EC202)的阶段性成果;国家级大创项目“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创作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项目批准号:202210165005)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省社科规划项目“抗战时期中国动画史料整理与研究(1931-1945)”(项目编号:L20BZS001)的阶段性成果。
抗战时期中国动画作品的“社会文本”创作受制于敏感的政治语境与艰难的创作背景,具备独特的审美传达与时代表征。本文以《铁扇公主》为例,从动画先驱艰难创作的家国精神、集体主义的多重隐喻、动画长片与民族化初探的美学观念三个角度...
关键词:抗战动画 《铁扇公主》 民族化 
诗教视野中的街头诗
《江汉论坛》2023年第8期93-99,共7页方长安 李沛霖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186)。
街头诗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新诗的一种新形态。将街头诗置于诗教视野考察,可以把握其“以诗育人”的特殊性,揭示其长期以来未被关注的诗学价值。在内容层面,街头诗以“抗战动员”为诉求,传承“兴观群怨”的诗教传统,传扬抗战救国思想;在...
关键词:街头诗 抗战动员 诗教传统 诗学价值 反思 
一首被低估的新诗——鲁迅《我的失恋》之隐在经典性被引量: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03-110,共8页方长安 王海龙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186)。
鲁迅的《我的失恋——拟古的新打油诗》是一首价值被遮蔽百年的新诗。正题“我的失恋”与副题“拟古的新打油诗”,构成全诗内涵丰富的二维空间:形拟《四愁诗》而神拟《诗经》,以“拟古的新打油诗”形式,追问与反思“什么是新诗”这一元...
关键词:《我的失恋》 新诗 诗学史价值 思想史意义 经典性 
力扬佚文《一首诗的完成》考释
《新文学史料》2023年第2期158-162,共5页扈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186)阶段成果。
诗人力扬虽在现代文学史、中国新诗史中被屡屡提及,但却少有深入论述。在专论研究方面,除刘怀玺的《力扬诗歌创作刍议》、吴子敏的《评力扬的诗》、段从学的《论<射虎者及其家族>的“写作”困境》等文章外,尚未有系统研究。2008年,中国...
关键词:中国新诗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诗歌创作 射虎者 现代文学史 
上海新月派作家的日常生活和社群生态研究
《中州大学学报》2023年第3期11-16,共6页蒋进国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917—1949)”(16BZW140)。
从社群的“日常生活”视角切入20世纪30年代上海新月派作家的内部社群形态,能打破传统社团研究政治语境和纯文学两端游离的研究范式。新月派作家的经济收支、衣食住行、沙龙聚餐、麻将花酒等琐屑日常,拼贴出中观甚至微观的文学史片段,...
关键词:新月派 上海 日常生活 文学社群 
对政治思想史而言,“中国”是什么——以萧公权为中心的考察
《政治思想史》2023年第2期52-70,197,198,共21页杨洋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来中国政治学史研究”(项目编号:19ZDA13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留欧美学人与中国政治学的构建(1917-1949)”(项目编号:17CZS031)的阶段性成果。
民国时期,以萧公权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人面对中西古今的重重张力,尝试探讨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中国”内涵。萧公权认为,中西政治思想之间没有价值上的高下,只有性质上的分殊。就价值维度,中国政治思想自有其历史价值和普遍价值;就研究方...
关键词:中国政治思想史 萧公权 梁启超 中国政治学史 政治学本土化 
中国现代诗歌本体研究的深入推进--评王雪松著《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
《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42-46,共5页郝智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项目编号:16ZDA240。
在中国现代诗歌研究领域,有关诗歌形式本体的话题持续得到关注,由王雪松所著的《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正是诗歌本体研究的深入推进。王雪松将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置于中西方比较的视野中进行观照,同时援引语言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采取了共...
关键词:《节奏与中国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本体研究 节奏 
朱英诞对废名《谈新诗》的改写和续写
《江汉论坛》2023年第5期84-91,共8页王雪松 任诗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
朱英诞新诗讲义是在废名《谈新诗》基础上的改写和续写。在认同废名讲义中宣扬的新诗是分行自由诗的基础上,朱英诞坚持“纯杂兼收”的诗体观,在诗语、诗形、诗趣上开放融通,在修辞和格律上打开了自由诗的空间。在讲义编排上,朱英诞重“...
关键词:朱英诞 新诗讲义 废名 新诗观 
新诗之“新”的反思
《山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3期111-119,共9页王泽龙 樊嘉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项目编号:16ZDA240)的阶段性成果。
五四以来,在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和现代观念的影响下,新诗形成了一种“求新”与反传统的价值导向。这种传统在新诗发展初期为其自立与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在新诗的嬗变中其扮演的角色却变得逐渐复杂起来,有时反而成为影响新诗正常发...
关键词:新诗 趋新 求美 现代性 
新月派诗人的译诗与节奏实验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45-52,共8页王泽龙 李小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16ZDA240)。
在汉译英诗的影响下,新月派诗人开始了新格律诗的节奏探索。以“顿”代“步”、以“停延”代“抑扬”是新月派诗人沟通中英诗歌节奏的重要方法。闻一多、徐志摩、朱湘是新月诗人中汉译英诗的杰出代表,他们均在译诗实践中探寻新格律诗的...
关键词:汉译英诗 节奏 闻一多 徐志摩 朱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