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3SYWN12)

作品数:67被引量:448H指数:1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秦颍王昌燧干福熹罗武干金普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边疆考古研究》《铸造》《地质学报》《现代物理知识》更多>>
相关主题:出土青铜器古陶瓷稳定同位素分析古玉器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金属学及工艺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利用泥芯示踪九连墩楚墓青铜器的产地被引量:9
《岩石矿物学杂志》2011年第4期701-715,共15页魏国锋 秦颍 姚政权 王昌燧 胡雅丽 黄凤春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3.SYW.N12);“985工程”二期建设资助项目(985-2-201)
探讨了利用青铜器内残留的陶范或泥芯示踪青铜器产地的可行性。采用偏光显微镜、XRD、XRF、NAA等技术手段,测试分析了湖北九连墩楚墓青铜器内的泥芯,发现九连墩外来风格青铜器的泥芯,在物相、微观结构、化学成分、植硅体组合等方面与本...
关键词:青铜器 产地 泥芯 九连墩 岩相分析 成分分析 植硅体 
内蒙古三道湾和叭沟鲜卑墓人骨和动物骨骼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5
《边疆考古研究》2011年第1期387-397,共11页张国文 胡耀武 宋国定 李兴盛 胡晓农 王昌燧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批准号:KJCX3.SYW.N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02003);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伙伴小组项目、中科院规划局项目(批准号:KACX1-YW-0830)的共同资助
一、前言拓跋鲜卑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人主中原、统一中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其在南迁汉地、建立政权的过程中,通过与中原地区汉族之间的碰撞、冲突与交流,逐渐改变了以游牧经济为主的生活方式而转向农耕经济,并借此与中原汉族融合为一...
关键词:动物骨骼 同位素分析 拓跋鲜卑 人骨 中原汉族 农耕经济 建立政权 考古遗址 墓群 游牧经济 
河南境内出土早期玉器初步研究被引量:17
《华夏考古》2011年第3期30-50,I0005-I0012,共29页董俊卿 干福熹 承焕生 胡永庆 程永建 柴中庆 周剑曙 顾冬红 赵虹霞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3.SYW.N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02066;51072208)资助项目
综合利用PIXE、XRD和Raman三种无损分析方法,准确判明了河南出土新石器时代至东周90余件玉器的质地,这些玉器的玉材种类非常丰富,并具有时代和地域特色。新石器时代至夏代,河南透闪石型玉器很少而绿松石占绝大多数,商代开始透闪石激增...
关键词:河南省 玉器 新石器时代 夏商周时期 
若干地区出土部分商周青铜器的矿料来源研究被引量:11
《地质学报》2011年第3期445-458,共14页魏国锋 秦颍 王昌燧 刘博 杨立新 徐天进 张国茂 龚长根 谢尧亭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KJCX3.SYW.N12);“985工程”二期建设资助项目(编号985-2-201);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GK200902013)资助的成果
本工作采用ICP-AES方法,测试分析了若干地区出土青铜器残片的微量元素,初步探索了它们的矿料来源。将青铜器与铜绿山、铜陵、南陵、中条山、照壁山等先秦矿冶遗址铜锭或铜块的特征微量元素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安徽境内青铜器的铜矿料主...
关键词:青铜器 矿料来源 微量元素 电感藕合等离子发射光谱 
湖北鄂州出土青铜器锈蚀状况分析被引量:3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2011年第1期76-80,共5页黄凰 秦颍 徐劲松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3.SYW.N12)
在X射线荧光(XRF)基体合金成分及金相分析的基础上,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湖北鄂州出土的几件"水坑器"锈蚀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湿交替的潜水面浮动带的大环境,与潮湿缺氧、透气性差以及SO^(2-)_4、Cl^-等络阴离子含量较高的局部埋...
关键词:青铜器 锈蚀产物 水坑器 埋藏环境 
青龙泉遗址人和猪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17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第1期52-60,共9页郭怡 胡耀武 朱俊英 周蜜 王昌燧 Michael P.RICHARDS 
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伙伴小组项目(编号:KACX1-YW-083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编号:KJCX3.SYW.N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702003);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科研课题资助
尽管中国有关稻粟混作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混作区内稻粟农业在先民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在家畜饲养中的作用,其发展与文化演进和传播、古环境变化间的内在联系等关键问题,依然未能很好地解决.为此,本文对位于稻粟混作区内的湖北郧县...
关键词:古食谱 稻粟混作 稳定同位素分析 文化交流 古环境 
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出土玉器的无损分析研究被引量:24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年第1期1-15,共15页干福熹 曹锦炎 承焕生 顾冬红 芮国耀 方向明 董俊卿 赵虹霞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批准号:KJCX3.SYW.N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0702066,51072208)资助项目
研究了浙江省余杭良渚遗址群(反山、瑶山、汇观山和塘山遗址)出土的玉器.利用PIXE,XRD,激光Raman无损分析方法测试分析了百余件玉器的化学成分、物相和结构.结果表明,这些玉器主要属于透闪石和透闪石-阳起石.讨论了透闪石玉料在玉器中...
关键词:良渚文化 无损分析 古代玉器 质地和溯源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陶瓷标准样品的研制被引量:5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第11期3143-3148,共6页朱继浩 冯松林 初凤友 冯向前 谢国喜 闫灵通 李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32010;1067514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3.SYW.N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JG0902)资助
简要叙述了一套17种陶瓷标准样品的研制方法和制作过程,并对烧成试样进行了EPMA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烧成试样与古瓷胎具有相近的物相结构(或基体),且胎体致密度高、吸水率低,主成分分布均匀(X射线束斑直径为2mm,α=0.05)...
关键词:X射线荧光光谱法 古陶瓷 标准样品 电子探针 均匀性 
加热过程中古代铜镜表面“锡汞齐”相变分析被引量:1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第10期2838-2841,共4页张少昀 秦颍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JCX3.SYW.N12)资助
利用可在常温至1 200℃下,对样品进行边加热边检测的θ-θ扫描(立式测角仪)密封陶瓷X射线管全自动衍射仪及X射线荧光,再结合表面形貌特征等对涂抹"锡汞齐"的高锡铜镜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证明在加热到高于Hg的沸点时含汞物相会逐渐消失;...
关键词:铜镜 锡汞齐 X射线衍射 
广东湛江鲤鱼墩遗址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华南新石器时代先民生活方式初探被引量:26
《人类学学报》2010年第3期264-269,共6页胡耀武 李法军 王昌燧 Michael P.Richards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3.SYW.N12);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学会伙伴小组项目;中科院规划局项目(KACX1-YW-08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2003);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桐山基金项目(11400-9350094)资助
相对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而言,华南地区先民生活方式的了解一直较为缺乏。广东湛江鲤鱼墩遗址人骨的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显示此遗址的先民主要以海生类资源为食,陆生资源(包括可能的块茎类原始农业和动物)只占次要地位。通过与约同时...
关键词:先民生活方式 华南地区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C、N稳定同位素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