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ZW038)

作品数:5被引量:13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国学学刊》《文学遗产》《中国哲学史》《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更多>>
相关主题:《史记》叙事风神六一风神切入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韩愈古文理论与儒家修养思想被引量: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1-8,共8页刘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BZW038)
韩愈的古文思想包含鲜明的修养论内涵,对于古文的学习和写作,在韩愈看来,具有修身成德的重要意义。韩愈对古文修养内涵的阐发,融合继承了荀子、孟子的修养思想,在中唐士人普遍立足佛教、道教思考修养问题的时代风气中,体现出独特的思想...
关键词:韩愈 古文 修养论 柳宗元 朱熹 
赵执信诗文关系思考的理论意义与创作基础被引量:1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1年第4期70-78,共9页刘宁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唐古文与儒学转型"(10BZW03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历史上的诗文关系理论,中唐到北宋多集中于对诗文差异的揭示,而南宋以后则偏重诗文相通、诗文一律的主张。这与古典诗歌创作的历史演变有密切联系。中唐到北宋,以韩愈、白居易、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以文为诗"...
关键词:赵执信 诗文有别 诗文相通 以文为诗 
注经、著论与修史:玄学著述体制与魏晋学术转型
《国学学刊》2011年第4期117-125,共9页刘宁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唐古文与儒学转型”(10BZW038)的阶段成果.
魏晋时期,士人表达玄学思考有两种重要体式:注经与著论,王弼、郭象创作了重要的经典注释之作,而嵇康、阮籍等人则偏长于着论。在名理辨析与体用贯通等问题的表达上,注经与着论差异显著。王、郭、嵇、阮在体式运用上的偏擅独诣,与...
关键词:玄学 注经 著论 修史 
论中唐春秋学的义例思想被引量:2
《中国哲学史》2011年第3期49-56,共8页刘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唐古文与儒学转型研究"(10BZW038);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中唐儒学与古文运动研究"(教外司留2010-609)阶段成果之一
义例学是作为经学的春秋学的核心内容,在经学史上颇具创新意味的中唐春秋学,也对义例的总结倾注了巨大的热情,《春秋集传纂例》(以下简称《纂例》)即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宋元以后言义例者,多标举啖、赵等人之意见,其义例学上的成...
关键词:春秋学 义例 中唐 集中呈现 经学史 代表作 复杂性 
叙事与“六一风神”——由茅坤“风神”观切入被引量:8
《文学遗产》2011年第2期100-107,共8页刘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唐古文与儒学转型"(编号10BZW038);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唐儒学与古文运动研究"(教外司留〔2010〕609号)成果之一
茅坤对"风神"的讨论主要针对叙事文而发,与议论文无涉,"风神"的情韵之美是在独特的叙事之道的基础上形成,《史记》是"风神"所代表的独特叙事之道的集中体现;欧阳修文之所以被茅坤认为深具"风神"之美,是因为欧文深于叙事,且在叙事方式上...
关键词:风神 茅坤 《史记》 叙事 欧阳修文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