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YY036)

作品数:14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玉金胡伟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殷都学刊》《语言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出土战国文献连词介词出土文献语气词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未”被引量:4
《语言研究》2013年第1期32-40,共9页张玉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06BYY036)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未"对其否定范围内的核心谓词有要求,即要求谓词在时态和体貌上具有可变性。"未"是对"过去时+实现体"谓词的否定,它所否定的事件与现在有联系。"未"可以译为"还没有"、"还没"、"还不"等。
关键词:出土战国文献 否定副词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否定副词“勿”被引量:4
《古汉语研究》2012年第4期73-84,96,共12页张玉金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06BYY036)
回顾了以往学术界对古代汉语中否定副词"勿"的研究。采用穷尽性数量统计的方法,对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勿"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归纳了"勿"的义项,分析了"勿"字句的主语、谓语中心词、宾语、宾语中的定语、状语、补语等,也考察了它的否定范围...
关键词:出土战国文献 否定副词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语气词“殹”被引量:4
《殷都学刊》2011年第3期102-110,共9页张玉金 
本人承担的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批准号为06BYY036)的阶段成果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殹"和"也"不是一个词的两种不同的书写形式,而是两个不同的词:"也"属通语,"殹"为秦国方言词。"殹"有用作句末语气词和句中语气词两种用法。句末语气词"殹"可用于陈述句之末(包括单句、复句、分句之末),表示判断、确认...
关键词:出土战国文献 语气词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主之谓”被引量: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33-38,共6页张玉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06BYY036)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助词"之",不但可用于定中之间,也可以用于主谓之间以及主语与介宾之间,其基本功用是充当定语的标志。
关键词:出土战国文献 主之谓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及”被引量:6
《古汉语研究》2010年第4期20-30,共11页张玉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批准号为06BYY036)的成果
虚词"及"有介词、连词用法,都源自它的动词用法。介词"及"可以用作共事介词、时间介词、对象介词、方面介词和条件介词,但是都不常见。连词"及"常见,可以用来连接名词语,也可以用来连接谓词语或分句,还可以用来连接名词语和谓词语。连词...
关键词:出土战国文献 介词 连词 
谈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虚词“为”被引量:9
《语言研究》2010年第4期108-113,共6页张玉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06BYY036)
在出土战国文献中,虚词"为"有介词、连词两种用法。介词"为"主要用作施事介词、当事介词、原因介词、目的介词和对象介词。连词"为"主要用作原因连词、假设连词。"为"没有语气词的用法,"何以……为"中的"为"是动词。
关键词:出土战国文献 介词 连词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语气词“矣”
《语言科学》2010年第5期521-531,共11页张玉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项目号06BYY036)的阶段成果
出土战国文献中的"矣"可以作句末语气词,也可以作句中语气词,前者很常见,后者很少见。句末语气词"矣"可以用于陈述句句末,也可以用于感叹句句末,前者很常见,后者很少见。陈述句句末的"矣"可以用于单句、复句、紧缩复句句末,还可以用于...
关键词:出土战国文献 语气词 “矣” 句末语气词 句中语气词 陈述语气 实现体 
战国至西汉第二人称代词称数研究被引量:1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胡伟 张玉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YY036)
"数"是语法学上的一个重要范畴,通过考察文献认为:战国时期的第二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秦至汉初时的"若"、"女(汝)"没有数的区别,"而"、"乃"则只能指称单数;西汉中晚期第二人称代词"乃"只有2例(表单数),不足以说明其称数功能,其他人称...
关键词:战国 西汉 第二人称代词 称数 
战国至西汉出土文献第二人称代词谦敬功能研究被引量:3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62-66,共5页胡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YY036)
以往研究汉语史的论著,都认为"尔"、"汝"在战国时期是表示贱称,而通过考察战国、秦、西汉出土文献第二人称代词"尔"、"汝"、"而"、"若"的用法,得出战国、秦、西汉时期,只有封建文人或士大夫言语对称使用"尔"、"汝"才可能有谦敬功能,在...
关键词:出土文献 第二人称代词 谦敬功能 战国 西汉 
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虚词研究被引量:7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46-50,共5页张玉金 
200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虚词理论与出土战国文献虚词研究"(批准号:06BYY036)
出土文献具有保持语言原貌、时代地域明确的优点,研究上古汉语虚词时,应以出土文献为基本语料,以传世文献为旁证,这样会在上古汉语虚词研究方面得出更为可靠的新结论。
关键词:出土文献 上古汉语 虚词研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