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ZW001)

作品数:11被引量:14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全国肖艳丽刘春阳陈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九江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评论》《江西社会科学》《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芒种》更多>>
相关主题:隐喻文学危机图像语言文学终结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隐喻与虚构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4年第9期20-24,共5页肖艳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项目编号:11CZW001
文学作品是虚构的产物,虚构涉及到多种思维活动,相似性思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重复、摹仿都关系到文学与世界之间的联系并与相似性有关,它们在本质上就是相似性的虚构活动。隐喻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人们文学表...
关键词:虚构 隐喻 相似性思维 文学作品 思维活动 认识世界 文学表现 
隐喻与谜语被引量:3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242-247,共6页肖艳丽 朱全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11CZW001)
谜语是一种口述文学样式,其语言为非指向性语言。隐喻不仅是谜语的辞格之一,而且也是谜语话语的构成方式。谜语同时也是一种"文字游戏",这种游戏的本性源自于谜语的隐喻话语结构,谜语的审美功能也在此突显出来。隐喻具有从已知达到未知...
关键词:隐喻 谜语 审美 认知 
隐喻与艺术情感:以文学为例被引量:1
《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129-133,共5页肖艳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11CZW001)的研究成果
情感问题是艺术的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则是实现艺术情感的基本方式与手段。艺术情感很多时候以隐喻的方式潜藏于艺术的隐喻表达中,隐喻既是艺术情感消退的表现,同时对艺术中隐喻的理解又意味着对消退的情感的复苏,在情感的复苏过程中,隐...
关键词:隐喻 艺术情感 文学 
《柳如是别传》中柳如是的现代性因素分析
《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130-133,共4页朱全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ZW001)
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最大程度上为人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具有现代性因素的柳如是。柳如是名字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反映了她社会化的进程;她所具有的自信、乐观、勇于直面生活、注重学习与接受新信息的特征使其有别...
关键词:《柳如是别传》 柳如是 现代性 
现代传媒语境下的语言与图像表述被引量:2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112-117,175,共6页朱全国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11CZW001);项目负责人:朱全国;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语言视域中的当代文学危机研究"(20110491183);项目负责人:朱全国
在表述对象的过程中,从发生学角度而言,语言与图像都是人类古老的重要表述方式。书面语言的出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使语言的表述处于强势地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与兴盛,图像已经成为与语言表述并驾齐驱的表述方式。从艺术表述的效...
关键词:表述方式 语言 图像 意义传达 
语-图互文分析被引量:1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85-89,共5页朱全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编号11CZW001);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资助(编号20110491183)
诗画关系是语-图互文研究的出发点之一,语-图关系是中西艺术史上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和重要问题。文学与图像之间关系产生的基础是"象",文学中的"象"是语象,具有意与象合的特点,文字符号与语象之间处于不同的层次。而图像中的"象"则是与...
关键词:语言 图像 互文 
隐喻与汉语诗性
《芒种》2012年第10期32-33,共2页肖艳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CZW001)
一、语言起源与汉语诗性语言天生就具有隐喻的特性。这一特点并非汉语所独有,对于所有的语言在理论上都是有效的。卢梭对语言起源的认识具有普遍的意义,他指出了语言产生之初的一些普遍有效的意义。他认为在最初的语言中,手势语言和声...
关键词:汉语诗性 隐喻 语言起源 原始语言 诗性语言 意义 命名理论 摹状词理论 汉字 文字画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的危机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12年第7期18-23,共6页刘春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项目编号:11CZW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语言视域中的当代文学危机研究"(项目编号:20110491183)的阶段性成果
自希利斯·米勒(J.HillisMiller粥‘(文学终绪’的观念抛出后,在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关文学终结、文学危机的话题不断地被涉及、讨论。
关键词:文学终结 文学危机 日常生活审美化 中国学术界 
论文学的常态危机
《文艺争鸣》2012年第7期24-28,共5页朱全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项目编号:11CZW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语言视域中的当代文学危机研究"(项目编号:20110491183)的阶段性成果
一、文学危机的内在逻辑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危机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之一,其形成的原因众多,但大体上可以归为如下的讨论:一是“文革”结束后,文学回归其自身的本体,使长期形成的文学创作的政治性叙述方式得到弱化,由之...
关键词:文学危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 内在逻辑 “文革” 叙述方式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 文学思潮 
人类学视野下的文学危机
《文艺争鸣》2012年第7期29-33,共5页陈建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项目编号:11CZW00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语言视域中的当代文学危机研究"(项目编号:20110491183)的阶段性成果
21世纪初,中国文艺界围绕米勒的“文学终结谢’展开了激烈的争鸣,或反对,或赞成,或质疑。这一争鸣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既有理论旅行的因素,也包含文艺理论界对学科的反思,同时也是对中国本土文学迅速边缘化这一刺激的反应。
关键词:文学危机 人类学 21世纪 文学终结 本土文学 文艺界 理论界 边缘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