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CKS025)

作品数:8被引量:11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傅安洲阮一帆彭涛郑丽吴国斌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湖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政治教育政治文化德国政治政治教育思想纳粹德国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论政治教育国别研究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以德国政治教育研究为例
《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193-198,共6页刘朝阳 傅安洲 黄少成 
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批判借鉴研究"(10BKS0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变迁背景下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研究及启示"(11CKS025);2016年中国地质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优秀青年项目"微时代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既是政治教育国别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政治教育国别研究的一种基本范式。以具有典型和代表意义的德国政治教育研究为例,深入辨析政治教育国别研究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的内涵,整体把握两者各自特点和相互关系,对于丰富...
关键词:政治教育 国别研究 时间尺度 空间尺度 
魏玛“帝国乡土服务中心”及其历史评价被引量: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第6期112-116,共5页阮一帆 郑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BKS0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KS02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090116)
"帝国乡土服务中心"是魏玛共和国"基于国家和民族"的政治教育的决策、组织和实施机构,受一战后魏玛共和国特殊的政治、社会局势的影响,"帝国乡土服务中心"的工作重点集中于重建德意志的国家主义和民族精神,而对民主政治文化的培育存在...
关键词:魏玛共和国 帝国乡土服务中心 政治教育 政治文化 
战后德国政治教育的变革被引量:1
《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第9期73-77,共5页傅安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批判借鉴研究"(批准号:10BKS0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变迁背景下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研究及启示"(批准号:11CKS025)阶段性成果
当代德国政治教育,以其发展的曲折性、转型的彻底性和效果的显著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在政治教育价值取向上发生了三次重大转换与变革。德国政府和学术界对政治教育理论建构高度重视,并把"政治教育"作为相对独立...
关键词:德国 政治教育 政治文化 
政治教育与“二战”后德国政治文化的转型被引量:2
《比较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77-81,共5页阮一帆 傅安洲 彭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变迁背景下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研究及启示"(项目批号:11CKS0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批判借鉴研究"(项目批号:10BKS054)研究成果之一
"二战"后,德国经历了由臣服型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变迁和转型,实现了政治的西方民主化与现代化。这一转变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联邦政治教育中心"所代表和推动的国家政治教育工作,充当了政治体系与政治文化之间的中介角...
关键词:德国 政治教育 政治文化 “联邦政治教育中心” 
纳粹德国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探析被引量:2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15-119,140,共5页李战胜 顾刚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批判借鉴研究"(10BKS05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变迁背景下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研究及启示"(11CKS025)
纳粹时期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并非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徒毫不入流的语言堆砌,而是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精心的教育设计,由此构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本文从哲学、政治、教育三个层面分析纳粹政治教育理论,...
关键词:纳粹德国 政治教育 理论体系 
战后德国政治“再教育”运动及其影响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20-124,140,共5页阮一帆 郑丽 孙文沛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变迁背景下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研究及启示"(11CKS02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批判借鉴研究"(10BKS054);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联邦德国二战历史教育研究"(11YJC710047)
二战结束后,西方盟国对西占区德国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再教育"运动,试图用西方民主价值观对德意志民族进行思想改造和政治教育。这场由英国首先提出,美、英、法共同推动的"再教育",对后来联邦德国的民主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德国 “再教育” 政治教育 
20世纪50—70年代联邦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的争论被引量:5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25-130,140,共6页傅安洲 彭涛 吴国斌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批判借鉴研究"(10BKS05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变迁背景下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研究及启示"(11CKS025)
联邦德国建国之初,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经历着深刻转型,政治教育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但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联邦德国学术界及联邦政府政治教育机构对政治教育该如何适应并大力促进西方议会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文化发展...
关键词:联邦德国 政治教育 争论 共识 
论德国政治修养观的思想内涵
《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89-93,共5页傅安洲 阮一帆 彭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BKS0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1CKS025)
政治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在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政治修养观汲取了德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在历史反思基础上自我重建的结果,体现出深刻的人本思想、主体性思想、价值论思想...
关键词:德国 政治修养 古典大学修养观 政治教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