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胜

作品数:11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主题:政治教育课程发展课程大学生当代大学生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期刊:《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文教资料》《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等教育研究》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建设自主科学的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被引量: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10-15,共6页傅安洲 李战胜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KS054)
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学科,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机构成,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理论自信和价值观自信的体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文化交往和文明对话新的格局下...
关键词:中国特色 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 
德法共编历史教科书的当代启示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88-95,共8页李战胜 傅安洲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BKS054);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01020433-HB15118)
从二战后德法共编历史教科书的背景入手,详细介绍了共编过程中大纲、历史叙述、历史评价、内容编排、审定出版的分歧及解决途径,量化反映了德法师生使用共编历史教科书的现状及效果,梳理了跨国共编历史教科书的实践经验与当代启示,以期...
关键词:德法 共编 历史教科书 
联邦德国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变迁的历史回顾被引量:2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94-99,共6页阮一帆 李战胜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及其评判借鉴研究"(10BKS054);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战后德国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协同发展及其借鉴价值研究"(14zd0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德国政治教育与政治文化协同演化机制研究"(CUGL140425)
二战后,政治教育在联邦德国恢复经济、重建政治、反思纳粹、帮助民众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不同时期政治教育的理论思想,既体现了联邦德国政府和学术界对本国政治教育的地位、功能及规律的认识历程,也指导...
关键词:联邦德国 政治教育 思想理论 
20世纪60年代末大学生运动与联邦德国政治教育的变革
《高等教育研究》2014年第8期99-104,共6页阮一帆 李战胜 傅安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0BKS054);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4zd03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UGL140425);中国地质大学大学生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开放基金项目(DXS20130013)
20世纪60年代末联邦德国发生的大学生运动,既对该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又对其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思想理论及实践策略具有重要的变革意义。这场发生在政治教育领域的变革,进一步推动了联邦德国从建国初期的传统保守型...
关键词:大学生运动 政治教育 
纳粹德国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探析被引量:2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115-119,140,共5页李战胜 顾刚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及其批判借鉴研究"(10BKS05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战后德国政治文化变迁背景下的联邦政治教育中心研究及启示"(11CKS025)
纳粹时期德国政治教育理论并非希特勒及其纳粹党徒毫不入流的语言堆砌,而是具有深厚的思想理论基础、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精心的教育设计,由此构成了一整套严密的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本文从哲学、政治、教育三个层面分析纳粹政治教育理论,...
关键词:纳粹德国 政治教育 理论体系 
赫尔曼·基泽克政治教育批判理论史评述被引量:2
《理论月刊》2011年第11期51-55,共5页李战胜 傅安洲 阮一帆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KS054)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曼·基泽克(Hermann Giesecke)是政治教育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批判取向的政治教育教学理论(Didaktik der politischen Bildung),不仅在批判教育学中开创了课程与教学设计的实践路径,也推动了当...
关键词:赫尔曼·基泽克 政治教育 批判理论 德国 
战后德国学校政治教育课程发展及启示
《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第7期89-92,共4页阮一帆 傅安洲 李战胜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德国初中-高中-大学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借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及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B类项目“当代德国大学生政治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二战结束特别是建国以后,(联邦)德国逐步构建了较系统和完善的学校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德国学校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历程,以揭示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以期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德国 政治教育 课程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转型研究被引量:3
《理论月刊》2010年第4期140-144,共5页李战胜 傅安洲 阮一帆 
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6BKS034)"德国政治教育及其对当代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借鉴价值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实现了由传统"权威政治"向"民主政治"的成功转型。本文从德意志的传统政治文化出发,梳理了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文化转型的历史条件和基本历程,厘定了其政治文化转型的主要标志,并揭示出其政治文化转型的推动因素。
关键词:二战 联邦德国 政治文化 
战后德国学校政治教育课程发展及启示被引量:11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4期90-92,共3页阮一帆 傅安洲 李战胜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德国初中-高中-大学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借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B类项目“当代德国大学生政治教育研究”阶段性成果
二战结束特别是建国以后,(联邦)德国逐步构建了较系统和完善的学校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德国学校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历程,以揭示德国学校政治教育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以期对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德国 政治教育 课程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文教资料》2006年第23期19-20,共2页李战胜 陈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与通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也是人才激烈竞争和人才素质全面发展的时代,而心理健康已成为衡量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利用网络环境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网络环境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