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ZW019)

作品数:8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林家骊陶琳杨健孙宝郑国周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浙江树人大学贵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浙江学刊》《浙江社会科学》《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诗风文学梁代文学群体寒士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钟嵘评曹丕“美赡”“鄙质”疏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年第3期81-87,共7页林家骊 黄燕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ZW019)
钟嵘以"美赡""鄙质"评价曹丕五言诗。此评亦可概括曹丕整体诗歌风格。"美赡"体现在曹丕在"诗赋欲丽"文学创作观指导下,其诗注重艺术技巧的锤炼和辞藻骈俪,叙游宴之欢、拟佳人之词。"鄙质"则表现在其大量吸收民歌的创作经验,诗旨浅近,时...
关键词:曹丕 钟嵘 美赡 鄙质 题材艳丽 乐府 
论隋代弘农杨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72-80,共9页林家骊 郑国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Z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01JD750.11-44002)
隋代弘农杨氏及其文学是魏晋以来家族及家族文学发展的典型,也是这时期皇室文学的代表之一。由于政治上的成功,弘农杨氏更加注重文化发展及文学创作,多人酷好文学,在文学"南朝化"的大潮中积极参与诗文创作,并逐渐成为文坛中坚,成为隋代...
关键词:隋代 弘农杨氏 家族文学 
论陶渊明诗歌的理想化倾向被引量:2
《浙江学刊》2012年第1期50-56,共7页林家骊 杨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演变史"(04BZ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魏晋南北朝诗歌演变史"(01JD750.11-44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东晋末年,陶渊明家乡寻阳郡战乱频繁,动荡不安,而陶诗却很少反映这些社会现实,他注重抒写"胸中天",表达对完美人格与理想人生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景物多具意象性特征,给人图画般的视觉享受,从而呈现出理想化倾向。这与陶渊明儒道思想...
关键词:陶渊明 理想化 寻阳 战乱 东晋 
寒族士人之崛起与鲍照之“险俗”诗风被引量:4
《浙江社会科学》2010年第12期105-107,118,共4页林家骊 杨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演变史”(04BZ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魏晋南北朝诗歌演变史”(01JD750.11-44002)研究成果
晋宋之际,寒族士人崛起,这不仅直接刺激了文学创作的繁荣,而且推动文学题材与表现内容发生转变,促使文学表现技巧进一步发展。作为寒士杰出代表的鲍照,其诗风以"险俗"著称,主要体现为:情感悲愤,表达直露;语辞生新险奥,节奏急促;关注中...
关键词:寒士 文学 鲍照 诗风 险俗 
论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的延续与新变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179-191,共13页林家骊 孟国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Z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01JD750.11-44002)
玄言诗风在南齐诗坛仍然延续并发生了新变,这种新变体现在诗人的主体精神层面、艺术审美情趣以及作品的内容、艺术风貌等诸多方面。这类诗歌突破了传统的"玄言诗"义界,展现出新时期的思想与艺术面貌,可称为"玄思态诗歌",是中国诗歌发展...
关键词:玄言诗 玄言诗风 南齐诗坛 延续与新变 
魏晋儒学对文学的影响及表现被引量:1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92-97,共6页林家骊 孙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Z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01JD750.1144002)
魏晋儒学对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魏晋"文学"、"文章"吸纳儒家政教观,又体现出鲜明的文学化特征;魏晋文学对抒情性的强调,离不开对先秦两汉儒家情性观的继承与发扬;魏晋世儒家学对文人儒家人格理想及文风旨趣的形成影响深远;魏...
关键词:魏晋儒学 文学 互动 
四萧文学群体与梁代诗风之变被引量: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152-160,共9页林家骊 陶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BZ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专项基金资助项目(01JD750.11-44002)
由萧衍和萧统、萧纲、萧绎父子组成的四萧文学群体,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萧衍为首的发轫期、萧统为首的成长期,以及以萧纲、萧绎联袂为首的成熟期。纵观这一嬗变过程,前后将近五十年,几乎贯穿有梁一代的始终。由于"四萧"各自文学倾向的不...
关键词:四萧文学群体 诗风 古雅清丽 雍容典丽 华艳绮丽 
阮籍《咏怀诗》源出《小雅》解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10,25,共7页林家骊 陶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演变史>(04BZW019)。
钟嵘《诗品》认为阮籍的《咏怀诗》源出于《小雅》,王夫之《古诗评选》则认为出于《国风》。分析阮籍《咏怀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个人遭际、诗歌旨趣,并征引南朝颜延年、沈约等人对《咏怀诗》的体裁、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的评价...
关键词:阮籍 咏怀诗 小雅 风格 体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