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28)

作品数:32被引量:17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一川陈太胜钱翰刘恪何浩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文坛》《法国研究》《文艺研究》《天津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现代文论媒介改革开放30年文学批评现代文论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百年中国现代文论的反思与建构被引量:7
《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1期62-67,75,共7页王一川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项目批准号05JZD00028)
本文是对百余年来中国现代文论的一次批判性反思与建构,提出中国现代文论留下了历史经验:以中化西、以今活古、个群相融、上下通贯、物先于心、思艺共生并侧重思想内容、内在知识制度与外在知识制度保持适度张力。本文认为现代文论还留...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论 反思与建构 经验与教训 以中化西 以今活古 
存在主义的中国之旅被引量:1
《法国研究》2011年第3期18-26,共9页钱翰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子课题;项目批准号为05JZD00028
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发生在西方的重要思潮,其主要特征是反对黑格尔式的本质主义,关注具体的存在问题。它对中国现代和当代思想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尤其在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存在主义成为中国"人学"研究的重要思想...
关键词:存在主义 人学 中国文论 
理解文学文本层面及其余衍层被引量:8
《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1期2-6,共5页王一川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项目批准号05JZD00028)阶段性成果
本文拟在梳理英加登和韦勒克的文学文本层面论基础上,吸收近年媒介及修辞研究的成果,对汉语文学文本层面提出一种新划分,进而就其中余衍层作出分析。认为汉语文学文本可以有五个层面:媒型层、兴辞层、兴象层、意兴层和余衍层。余衍层是...
关键词:文学文本层面 英加登 韦勒克 祭镀岳 
F.R.利维斯与英美新批评被引量:1
《励耘学刊》2010年第1期48-65,共18页张瑞卿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项目批准号:05JZD00028
利维斯在学术界历来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虽生前死后遭到众多指责、攻击,而他在批评界的贡献至今罕有人及,他分别在文学批评、文化批评、人文教育,大学教育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有益探索。他是早期剑桥大学英文学院建制开创者之一...
关键词:利维斯 新批评 文学批评 文化批评 细读 道德关怀 反理论化 文学文化批评 
革命年代的“世界学术”——中国现代文论的知识型被引量:4
《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第6期32-39,共8页王一川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项目批准号05JZD00028)阶段性成果
中国现代文论有着自身的知识型,这是现代文论所据以生成的基本的知识系统总体。中国现代文论知识型属于与本土固有文化及其知识型实施革命性断裂后在新基础上获得再生的新知识型,其显著特质在于,它是在激进的革命背景下依托新的"世界学...
关键词:知识型 世界学术 革命 专业化 本质论 思辨式 体系化 
80年代:中国文学批评回望被引量:1
《文艺争鸣》2009年第11期98-101,共4页胡亚敏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05JZD00028)子课题“中西之间--中国文学批评三十年”第一部分节选
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值得回味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求知欲望和激情的年代。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这十年间中国文坛有许多值得书写和让人怀念的华章,中国的文学批评也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鉴于新时期中国文学批评的重建主要是以引进西方...
关键词:中国文学批评 20世纪80年代 求知欲望 中国文坛 批评理论 中西关系 
外国文论在中国六十年(1949—2009)被引量:6
《当代文坛》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王一川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05JZD00028;项目合同号:05JZDH0028
本文考察外国文论在中国六十年历程,可以从中见出四次转向:政治论范式主导、审美论范式主导、符号论范式主导和跨学科范式主导。每次转向的动力都来自特定国家政治与文化语境的具体需要。承认外国文论在中国的影响,不能简单推导出中国...
关键词:外国文论在中国 范式 苏化 西化 利用规范影响 
“人”的主题与中国现代文论的自我调整(1949—2009)被引量:1
《当代文坛》2009年第5期22-26,共5页胡继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05JZD00028;项目合同号:05JZDH0028
本文考察"人"的主题在半个多世纪文论话语中的兴衰沉浮,认为"人"的主题三度变演,伴随着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自我调整,更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多种面相。首先是"类型人"的介入,推进中国现代文论话语从"政治性"向"人情性"的调整,从而...
关键词:“人”的主题 中国现代文论 自我反思 自我调整 
正剧与传奇——60年文论中的历史叙述
《当代文坛》2009年第5期27-30,共4页何浩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阶段成果;项目批准号:05JZD00028;项目合同号:05JZDH0028
本文从建构文明道统角度,对1949年至今的60年文论史进行重新梳理,不同意将60年划分为断裂的两个阶段,而是将阶级论的前30年和审美论的后30年看做是建构文明道统的历史差异实践,看做是在这一问题意识内涵中,寻求政治与日常生活、集体与...
关键词:文明道统 阶级论 审美论 正剧 传奇 
不变的主体:从阶级到启蒙——新中国文论主体精神演变反思
《当代文坛》2009年第5期31-33,42,共4页石天强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西方文论中国化与中国文论建设"课题研究论文;项目批准号:05JZD00028;项目合同号:05JZDH0028
从阶级论文论到启蒙主义文论,尽管话语形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差异,但在文论论述的主体层面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的形式可以在笛卡尔分裂的主体设定中,发现其根源所在。
关键词:阶级论文论 启蒙主义文论 主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