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CZX024)

作品数:9被引量:2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昌舒张郁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佛学研究》《文艺研究》《现代哲学》《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郭象哲学美学意蕴山水从师传统绘画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从“师山川”到“师天地”——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被引量:5
《文艺研究》2008年第4期110-117,共8页张郁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从王弼到惠能的美学考察"(编号:05CZX024)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天地创生万物的说法。天地属于创造者层面,是无限;山川属于物的层面,是定限。泥于古人固然是"障",泥于山川同样是"障",因为师山川与师古人都是指向外,属他。惟有师天地,才能有属我的创造,惟有在师天地的层面,心源与...
关键词:天地 山川 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思想 中国绘画 问题提出 创造者 古人 
嵇康、阮籍的人生理想及其美学意蕴被引量:3
《现代哲学》2007年第5期70-77,共8页李昌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意境的哲学基础--从王弼到慧能的美学考察>(编号05CZX024)阶段性成果
身处魏晋更替之际,嵇康、阮籍表现出诸多相同点,最突出的一点是对个人精神自由的强烈追求。理论上,他们推崇"心"、"神",强调超越名教束缚,任运自然本性,落实到诗文作品中,他们反复描写的是一种超尘越俗的自由之境。这对于中国美学在中...
关键词:自然 自由 境界 
郭象哲学与中国美学被引量:1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445-449,共5页李昌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CZX024);南京大学"985"工程"汉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基地"资助项目
郭象是魏晋玄学的集大成者。在郭象哲学的影响下,晋宋之际,大隐思想被士人普遍接受,大隐与庄园和山水画的兴起具有直接联系;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对个体生命予以充分、全面肯定的,是郭象哲学。这对于魏晋之际的人物品藻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郭象哲学 中国美学 山水自然 人物品藻 
郭象哲学与山水自然的发现被引量: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34-140,共7页李昌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5CZX024)阶段性成果。
中国美学史上,关于山水自然的发现一直是一个重要论题。文章提出如下观点(一),庄子所讲的是自然而然的“自然”,是精神境界的“自然”,这与作为山水景物的“自然”不能完全等同。因此,庄子哲学并不能直接导致对山水自然的发现。(二),郭...
关键词:郭象哲学   山水自然 
自然与自由——论慧能之自性被引量:1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1-6,共6页李昌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CZX024)
自性是慧能禅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种含义。通过“见”与“现”的辨析,可以说明慧能之“悟”具有六个方面的特性。般若学所讲的中道实相思想对于慧能禅具有根本性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无念、无相、无住”中,慧能禅的基本特色就在这三“无...
关键词:慧能 自性 自然 自由 
嵇康之“心”的美学意蕴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99-103,共5页李昌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5CZX024)
“心”是嵇康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可以理解为“越名任心”,任“心”而为即可有精神之自由。嵇康之“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概括而言,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超越,自然,自由。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于三个概念中:清、...
关键词:嵇康  美学意蕴 
论王弼的“自然”哲学观念被引量: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27-29,共3页李昌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5CZX024)的阶段性成果。
王弼哲学的基本范畴是“无”和“有”。“有”必须“由乎”“无”,此之谓“崇本”;“无”则应“因乎”“有”,此之谓“举末”,合起来即是“崇本举末”。“本”与“末”、“无”和“有”如何贯通联结,其关键在于“自然”这一范畴。王弼...
关键词:王弼 自然哲学观念    
自然与自由——论郭象哲学之“性”被引量:4
《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3期67-73,共7页李昌舒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5CZX024)的阶段性成果。
郭象哲学的核心范畴是“独化”,“独化”的主体是“性”。“性”意味着一种必然性,与此必然性相联系,郭象哲学十分重视“无心”。“无心”即顺应个体固有的必然性,这也是郭象所讲的自然的根本含义。顺应必然性意味着自由。郭象哲学有两...
关键词:郭象 哲学思想 “性” “自然” “自由” 中国 
僧肇哲学对生死问题的解决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佛学研究》2005年第1期108-116,共9页李昌舒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编号:05CZX024)的阶段性成果
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的出现与当时的哲学思想密切相关。就哲学而言,无论是从玄学的角度,还是从佛学的角度,僧肇佛学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探讨晋宋之际山水诗与哲学的关系,不能忽视僧肇佛学。首先,我们通过对《不真空论》的解读,解...
关键词:僧肇哲学  生死问题 文学发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