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哲学

作品数:28被引量:3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李昌舒余开亮李希姜莉任蜜林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哲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文史哲》《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郭象哲学及其贡献——陈美安《自由的脆弱:论郭象新道家哲学中的“自得”》序被引量: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3年第8期15-19,共5页任博克(著) 黄圣平(译) 
郭象大概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然而也是最不为人所知的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为东亚思想的整个发展方向找到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可以称之为反基础主义者之内在的、否定化的神秘主义转向。郭象的介入消除了《庄子》的歧义,使其转...
关键词:郭象 哲学 自然 
冥然自合:论郭象哲学中独化事物的相互关系被引量:1
《中国哲学史》2023年第4期50-57,共8页张云起 
在事物关系问题上,一方面,郭象的“独化”“自尔”“不可相为”是对“相造”“相使”逻辑的拒斥;另一方面郭象肯定事物间“相因”“相须”的作用。但前一个方面并不是主张事物自身是某种有目的与规定性的本体,而是对错误观念的拒斥,因...
关键词:郭象相因 独化 玄合 冥然自合 
魏晋玄学中的“理”被引量:2
《哲学动态》2022年第11期35-44,共10页胡海忠 
“理”这一语词被思想话语所重视是发生于魏晋时期的事件,但当时仅作为一种“虚位”的语言形式,而非内涵明确的“定名”。《人物志》单辟《才理》篇构建起才质与“理”的对待关系,在统称四种差异之理时将“理”提升为一个与“道”内在...
关键词:《人物志》 王弼哲学 郭象哲学 至理 自得 
郭象哲学与魏晋山水审美经验的嬗变
《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2019年第1期28-29,共2页余开亮 
中国山水诗出现于晋宋时期,这是学界相对一致的看法。对于山水诗的成因,学界也从隐逸风尚、庄园经济、地理环境、玄佛道教因素以及诗歌自身发展规律等方面多有较好阐发。不过,按照“审美先于艺术”的美学原理,应该有一种新型的山水审美...
关键词:山水审美 庄园经济 山水观 自身发展规律 山水诗 审美经验 美学原理 地理环境 
郭象哲学与魏晋山水审美经验的嬗变——兼及晋宋之际的“诗运转关”说被引量: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年第5期65-74,共10页余开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郭象哲学的美学意蕴研究"(16BZX114)
魏晋山水审美经验经历了由情感化山水观向玄化山水观的转折过程。郭象哲学正是促使新旧两种山水审美经验进行转换的深层理论依据。郭象的自生独化说阐明了一种性、理自足的物性理论,从而在自然观上昭示了山水独立价值的生成;郭象的物我...
关键词:郭象哲学  玄冥 山水 审美经验 
郭象哲学与魏晋美学思潮被引量:2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4-17,共4页余开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郭象哲学的美学意蕴研究"(项目编号:16BZX114)
在魏晋美学研究中,郭象《庄子注》美学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事实上,郭象哲学与魏晋美学思潮之间有着莫大的理论关联。首先,郭象的"自生独化说"为自然美在东晋的出现提供了哲学理据。其次,郭象的情物关系为晋宋"寓目美学观"的出现奠定了...
关键词:郭象 自然美 寓目美学观 魏晋风流 
郭象哲学诠释方法的意义
《文化学刊》2017年第6期167-169,共3页王彤 
《庄子》与魏晋士人郭象的遭遇,既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又可以在人性的根源处找到依据。郭象注的《庄子》,最终成了郭象自己的《庄子》,这与他所采用的"寄言出意"的诠释方法密不可分。郭象运用这一诠释方法建构了"独化"的哲学本体,为当...
关键词:郭象 哲学思想 诠释方法 
关于郭象哲学本体论争论的思考被引量:1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1-4,共4页刘运好 
郭象哲学本体论是学界争论最为激烈且至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与郭象哲学体系的特点有关。郭象哲学源于庄子哲学。庄子往往在解构式的结论中包涵着肯定与否定并存的悖论,其深刻影响了郭象哲学体系,因此才出现是是非非...
关键词:郭象 庄子注 哲学本体论 
外内玄合与圣王之道:郭象哲学中「应」的意涵
《哲學與文化》林明照(Ming-Chao Lin) 
本文尝试讨论「应」在郭象哲学中的意涵,并归结出,在郭象哲学中,圣王之所以能「内外相冥」与其能「应」有密切的关系。「应」在郭象哲学中同时具有内向及外向性意义,前者指向圣人的心灵状态及能力,後者则指向圣人与众人的互动以及...
关键词:郭象   無心  
郭象哲学与“寓目辄书”关系考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75-78,共4页李小茜 
魏晋南北朝时期,"寓目成咏"一时蔚然成风,钟嵘于《诗品》中首次使用了"寓目辄书"这一批评术语,阐明了中国诗歌强调以精深直觉去点悟即目印象的传统。这一新变与郭象哲学于相似的思想文化脉络之中生发而来。一方面,郭象哲学对"逍遥"的重...
关键词:郭象哲学 独化 寓目辄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