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13ZD008)

作品数:23被引量:2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杨惠玲王宁郑锦燕朱万曙明光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厦门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家族文化明清昆曲清代文化功能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家族文化看明清昆曲发展的动因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6年第1期140-148,共9页杨惠玲 
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3ZD008)
明清江南一带的家族对昆曲的认识和态度是矛盾的,导致矛盾的原因主要在于家族文化建设的需要和勤俭持家与道德教化的观念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冲撞。由于家族文化建设的需求非常强劲,昆曲最终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束缚,进入高门大户...
关键词:家族文化 昆曲 昆曲观 发展动因 
简论古典戏曲中的“速配”现象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23-128,共6页徐阳 王宁 
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编号:13ZD008)
"速配"在古典戏曲中普遍存在,且其速度令人惊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古代礼教的严苛挤压了青年男女从容恋爱的空间,使得偶然的邂逅变成了千载难逢的旷世一遇。其次,本能压抑之后的非常方式的爆发也是促成速配的重要因素。再次,...
关键词:速配 戏曲 明清传奇 元杂剧 
明清江浙“四礼”演剧活动考论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5年第1期178-186,共9页杨惠玲 
2013年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13ZD 008)的阶段性成果
明清江浙一带,人生四大仪礼中的演剧活动相当普遍,对戏曲的繁荣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礼乐传统和戏曲艺术的密切关系。这些演剧活动承载着复杂而丰富的文化心理,充分发挥了戏曲艺术的文化功能,能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笔者认...
关键词:人生仪礼 演剧 文化功能 
清代扬州徽商与戏曲被引量:3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7,共7页朱万曙 
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ZD008)
随着清代扬州徽商的崛起,徽商借助迎銮等机遇,成为戏曲的重要消费群体。同时,徽商对清代花部的勃兴以及戏曲创作的中兴,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徽商 扬州 戏曲 花部 
三美兼具 异曲同工:昆剧舞台“三别”戏简论被引量: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27-32,共6页王亚琼 王宁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ZD008)
《南西厢·长亭》、《玉簪记·秋江》与《紫钗记·折柳阳关》是昆剧中著名的三折离别戏,皆具备美文、佳曲与好戏这三重特色,虽各具风韵,但饱含的深情厚意却是异曲同工。三者作为离别类折子戏中的精华,是戏剧文本与舞台艺术完美结合的体...
关键词:折子戏 长亭 秋江 折柳阳关 
潘之恒金陵戏曲活动考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33-37,共5页张秋婵 
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ZD008);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年度科研课题<晚明奇人潘之恒>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GDQ1808)
晚明时期,金陵戏曲演出极为繁荣,表现形式多样。潘之恒一生中有约一半的时间在金陵逗留。在金陵,他积极组织、参与各种戏曲活动,积累下丰富的戏曲观赏经验,为他一生从事戏曲表演艺术的探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潘之恒的金陵戏曲活动主要...
关键词:潘之恒 臧懋循 汤显祖 曲会 
大众娱乐文化视野下明清江南戏曲艺术的繁荣被引量:1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8-16,32,共10页冯保善 
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ZD008)
明代中期以后崛起的大众娱乐休闲文化,与同时期兴起的物质享乐风气一致,其中心均集中在江南。成化年间是娱乐休闲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捩点。明清江南戏曲艺术的异常繁荣,与江南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加剧,大众消费能力的提升,人们不再满足于...
关键词:江南戏曲艺术 成化年间 大众消费 大众娱乐文化 
戏剧家班、题咏与创作——清代扬州盐商戏剧活动研究被引量:3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17-26,共10页明光 
201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3ZD008)
清代扬州盐商的戏剧活动,始于初期、盛于中期,十余部盐商家班贯穿其中;某些盐商乐于欣赏昆曲清唱,并能题咏剧本、演出,显示出较高文化修养;更有盐商参与编创剧本或为剧本创作提供条件。因此,乾隆盐商家班的兴起,是康熙盐商戏剧发展的必...
关键词:扬州 盐商 戏剧 
论明清江南家族文化与昆曲艺术的互动被引量:1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143-150,共8页杨惠玲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11YJA760085);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苏戏曲文化史研究"(13ZD008)
明清江南家族性的昆曲活动非常兴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昆曲的存在方式、表演形态、美学风格和文化品格,也大大增强了它的文化功能和综合性;同时,作为家族文化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昆曲通过塑造性情人格,培养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对创造...
关键词:家族文化 昆曲艺术 明清时期 
吴文化研究:吴地戏曲——明清苏南昆曲流派生成论被引量:2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1-7,共7页王宁 
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3ZD008)
明清时期苏南三个昆曲流派的形成各有其独特原因。“昆山派”堪称是典雅文学和典雅音乐的合体;“吴江派”的出现则与本色派的形成密切联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苏州派”的崛起折射了苏南市民文化的兴盛,并体现了从“曲”到“剧”...
关键词:昆曲 昆山派 典雅派 吴江派 苏州派 明清时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