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8JZD0023-3)

作品数:9被引量:7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秦红增王越平高志英李开元宋秀波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民族研究》《西南边疆民族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跨国婚姻中越边境傈僳族国家认同涵化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历史遗忘与国家观念的重建——透视泰国北部美良河村拉祜族的国家认同被引量: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27-33,共7页张锦鹏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8JZD0023-3);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1132022-10003)
泰国北部的拉祜族迁徙历史并不长,但对自己曾经的国家和故土的记忆却很模糊,他们主动"遗忘"了历史,并通过宗教故事杜撰了"没有国家"的集体意识。进入泰国定居后,在得到泰国公民证、获得泰国政府的福利和特殊支持后,新的国家观念又重新...
关键词:泰国拉祜族 跨境迁徙 集体记忆 国家认同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与创新——从广西龙州布傣“天琴文化”谈起被引量:22
《思想战线》2012年第2期79-84,共6页秦红增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阶段性成果(08JZD0023-3);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11JJD850004)
借助于"天琴文化"个案,结合民族志表达,从全球与地方、现代与传统的整合视角,可探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涵化、濡化等问题。创新以建构独立的、符合时代精神的民族文化体系,乃是民族文化传承、传播、永续的根本前提,而要做到这一...
关键词:民族文化 全球化 传播 创新 
中越边境地区跨国婚姻模式新探——以广西龙州武德乡布侬三屯为例被引量:21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第5期111-117,共7页秦红增 李开元 宋秀波 
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08JZD0023-3)
中越边民在长期的经济、社会往来中,形成了独特的跨国婚姻模式。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越南女子涌入中国,并呈"一边倒"趋势,给中越边境地区传统的跨国婚姻带来了新的变化与挑战。基于此,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
关键词:中越边境 地区 跨国婚姻 模式 
国际分离主义与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被引量:1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223-229,共7页李志农 刘彦 
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西南部分)”(项目编号:08JZD0023-3)阶段性成果
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是关系到国家安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事,而能够深刻影响边疆地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国际分离主义。国际分离主义借助跨境民族与境外相同民族在血缘、地缘、宗教等方面的密切联系,使由外至内的国际分裂主...
关键词:边疆民族稳定 国际分离主义 建议 
和谐文化视野下的边疆治理研究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230-236,共7页王越平 
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研究(西南部分)”(项目编号:08JZD0023-3)阶段性成果
现阶段我国边疆治理的基本现状是尚缺乏完备的边疆政策框架体系,对于边疆地域空间的复杂性和边疆民族关系和民族间的结构性差异未给予充分的重视,存在着用民族政策代替边疆政策的倾向。有鉴于此,从和谐文化构建的视角,提出以公民文化为...
关键词:和谐文化 边疆治理 公民文化 
区域式扶贫与参与式扶贫——基于西南边疆边境地区的田野调查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第2期103-108,共6页郑宇 
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西南地区)”(项目编号:08JZD0023-3)阶段性成果
基于西南边疆边境地区扶贫实践的田野调查,特别是鉴于既有扶贫模式的问题表明,我国的扶贫亟待从目前占据主导的对象化的、管理式的区域式模式,向互动的、合作的参与式模式的方向转变。而转变的关键是与"基本生存线"紧密相关的。这就需...
关键词:区域式 参与式 边境地区 扶贫 
中越边境壮族跨国婚姻中的“拜后家”研究--以云南河口县中寨村为例被引量:19
《民族研究》2010年第6期31-39,共9页王越平 
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研究--西南地区分课题”(项目编号:08JZD002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越边境壮族跨国婚姻中的"拜后家",是嫁入中国的越南壮族媳妇拟制姻亲关系的建构行为。它是越南壮族媳妇在传统"后家"观念的推动下,对"拜后家"文化习俗的借用;也是在现实边境政策的制约下,姻亲关系中断之后,因身份认同模糊而引发的理...
关键词:“拜后家” 拟制姻亲 壮族 跨国婚姻 
国家力量、民族政策与傈僳族跨界分布格局及国家认同的关系被引量:3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95-103,共9页高志英 黄荣华 
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西南地区分课题”(项目批准号:08JZD0023-3)资助;云南大学“211工程”三期民族学重点学科项目“缅甸傈僳族民族志研究”中期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1131011-09005)
傈僳族是跨界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印度等国的民族,其分布格局是历史上延续不断的迁徙活动所致的。因各历史时期国家政权性质不同、国家治边与民族政策不同,而使国家对于边疆民族的作用力之强弱不同,也使傈僳族的迁徙规模、国家认...
关键词:国家力量 民族政策 跨界民族 国家认同 历时性 多重性 
傈僳族的跨界迁徙与生计方式变迁被引量:14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124-131,共8页高志英 
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边疆民族心理、文化特征与社会稳定--西南地区分课题”(项目批准号:08JZD0023-3)中期成果之一;2009年云南大学特色项目“中缅边界北段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9ynuhss004)
傈僳族是我国西南边疆迁徙活动较为频繁的跨界民族之一。文章运用历史文献和田野考察资料,以在中缅北界地区生活的傈僳族为例,力求在社会变迁的历史和现实中对其生计方式的转换进行讨论,将跨界迁徙和游动与生计方式变迁联系起来,强调族...
关键词:生计方式 跨界迁徙 族际关系 民族认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