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4JZD0027)

作品数:14被引量:6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家和蒋重跃孙卫国乔治忠陈新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史学史研究》《天津社会科学》《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中国史学史研究中国史学史史学理论黑格尔历史观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贺拉斯“希腊文化征服罗马”说考释被引量:3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47-50,共4页岳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04JZD0027)
关于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的关系,学界经常引用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著名诗人贺拉斯的"希腊文化征服罗马"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把他们的艺术带到了土气的拉丁姆,用这种方式征服了他们野蛮的征服者。"基于这句话,东西方学者普遍认为贺拉斯...
关键词:贺拉斯 诗歌 希腊文化 罗马文化 
在挑战与回应中前进——刘家和先生谈学术工作的基础被引量:4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42-149,共8页刘家和 蒋重跃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04JZD0027)
2014年12月11、17、21日,蒋重跃带着访谈任务三次拜望刘家和先生,就学术工作基础的问题向先生请教,每次访谈都超过三个小时。现将访谈内容的第一部分整理如下。被访者以"先生"表示,访问者以"重跃"表示。重跃:先生,您好!您在二十几...
关键词:刘家和 学术方法 中外古史比较 史学理论 学术创新 
试说《老子》之“道”及其中含蕴的历史观被引量:8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87-98,159,共12页刘家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04JZD0027)
关于《老子》的道,应从矛盾中来分析其思维理路的历史展现亦即其历史性。"道"有不可"道"之常道与可"道"之非常道之分,"名"亦有不可"名"之常名与可"名"之非常名之别。正负之间恰好形成矛盾。黑格尔说《老子》之道以"无"或"虚空"为最高本...
关键词:《老子》    矛盾 历史观 黑格尔 
《荀子》的“类”与道的范畴化发展被引量:2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99-112,159-160,共14页蒋重跃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04JZD0027)
黑格尔认为中国人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声名,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哲学,理由是中国人提出了作为最高本质的道,但只是抽象的普遍,在过渡到具体时,却没有能力给思想创造一个范畴[规定]的王国。事实果真如此吗?《荀子》中的"类"观念可以回答这...
关键词:黑格尔 范畴 规定 《荀子》    解蔽 正名 
传承和创新与历史和史学被引量:7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58-66,共9页刘家和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04JZD0027)
历史与史学的研究对象为过去留下的传统,亦为传统本身之流传。这样就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探讨。第一,厘清具体传统之事物与一般传承之流传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它实际是一种由量变而质变的过程,其中兼涵了常与变。其二,从理论角度来论证传...
关键词:传承(之流) 传统(之物) 创新(之流) 创新(之物) 历史 史学 
东亚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被引量:11
《史学月刊》2013年第11期91-100,共10页孙卫国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批准号:04JZD0027)的阶段性成果
域外丰富的汉文史籍为东亚视野下的中国史学史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料,东亚视野下的史学史研究正符合当今中国学术新的发展趋向。因为东亚有丰富的中国史籍和汉文史籍,可以进一步完善清理中国史学遗产的任务,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史学演进的研...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 东亚视野 域外汉籍 “从周边看中国” 
中日两国传统政治历史观的纠结
《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4期117-121,128,共6页乔治忠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项目号:04JZD002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相当成熟的传统史学与政治历史观,传入社会发展尚属早期的日本,经其作出一定改造之后,对整个日本的社会政治起到导引路向、改铸结构的作用。日本史学是在中国影响下诞生的,其早期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无不明显表现出中国史...
关键词:政治历史观 纠结 大一统 正统论 万世一系 
试论孟子说《春秋》——关于《诗》与《春秋》的关系及《春秋》的三重内涵被引量: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115-123,160,共9页骆扬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04JZD0027);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春秋>经传历史记载主体性之研究"(11SZYB26)
从孟子"《诗》亡然后《春秋》作"的叙述不仅可以看到《诗》与《春秋》在时间上的前后承接,更重要地还可以看到它们在政治上所发挥的功能具有相似性。《春秋》取代《诗》而出现,意味着史已经从诗中分离独立出来。由《诗》到《春秋》的这...
关键词:《诗》 《春秋》 孟子 孔子    
道的生成属性及其本体化发展——先秦道论初探被引量:3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94-114,共21页蒋重跃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04JZD0027)
关于先秦时期世界观意义上的道,学界历来强调其宇宙本原的意义,即使有人指出它同时具有本体的意义,也未对两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其实,道的本义是"道路",可指事物的由来或来历,即事物之所以然的原因。这说明道具有生...
关键词:先秦   道理 本原 本体 生成 
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与中外史学比较被引量:4
《史学月刊》2012年第8期9-12,共4页乔治忠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外史学理论比较研究"(项目批号:04JZD0027)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中国史学史研究面临的瓶颈中国史学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史学分支学科,其产生如果从梁启超等人于20世纪20年代的倡导算起,也已有约90年的发展历程,其间虽有起伏、周折,但总的趋向是学术水平逐步深入,研究范围愈加广泛,学术成果的丰富...
关键词:中国史学史研究 分支学科 学术水平 相对独立 20世纪 学术成果 学术队伍 梁启超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