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作品数:7791被引量:10838H指数:30
导出分析报告
《小说评论》
主办单位:陕西省作家协会
最新期次:2024年6期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长篇小说小说创作作家文学创作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作者:李建军贺绍俊王春林张柠何平更多>>
发文机构:邢台学院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时空位移:清代和东洋的书法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20-32,共13页张柠 
一、文艺形式史演化规律在汉字书写之中,空间上的俭省笔法,时间上的快速笔法,这两种自然笔法,导致中国书法史上两次“石破天惊”的事件。第一次是“解散篆书”的“隶变”,书体由篆书变为隶书,这一过程大约从战国末年开始,至东汉发展到...
关键词:笔断意连 中国书法史 文艺形式 魏晋南北朝 书法艺术 汉字书写 隶书 笔势 
回到乡土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33-35,共3页陈应松 
我的“神农架系列”和“荆州系列”小说,是纯粹的乡土写作,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土文学作家,当然,这个“乡土”范畴应该更加宽泛,除了乡土上的人——村民、山民、猎人、打工人,还包括山川河流、森林大地、草木禽兽。我们村为我制作了一...
关键词:乡土小说 乡土写作 丝瓜藤 山川河流 神农架系列 守望 漂泊 
乡土题材主题创作的公共性及其悖论——关于《天露湾》的题外话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36-42,共7页何同彬 
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资助项目“‘文学之都’南京的当代构筑、人才培养与国际推广”(2021QNYC051)阶段性成果;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阶段性成果。
靠什么抗御恐惧,只有正常的社会秩序和明亮平等健康的生活、人与人的相亲相爱。生命固然有无可抵挡的苦难……但是眼泪不能解决问题,唯有活下去,才能让村庄薪火相传,让黑暗转化为心中小溪一样的光明。——陈应松《写作的意义》在生活—...
关键词:不可靠性 主题创作 乡土题材 陈应松 活下去 社会秩序 薪火相传 题外话 
平行时空的可能与暗经验——关于李宏伟小说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43-46,共4页张莉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北京历史文化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研究”(21WXA002)研究成果。
平行时空是否存在?这是我们常常想到的问题。有时候我们觉得没有,哪里可能有呢?不可能的,我们对自己说。但是,也有那么一刻,我们会恍惚,难道没有吗?在另一个时空里,另一个我,另一个他,另一个你,也像这样的生命,换一种活法,换一种方式奔...
关键词:李宏伟 时空 故事 平行 小说 有趣 
小说的表演与逻辑——有关《信天翁要发芽》及其他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47-53,共7页李宏伟 
一折你知道,这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假创造之名,完成一件物什、一部作品、一个世界,觑见光与光所自出的方向,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都让你在一瞬间,猛然见到眼前被照亮,无边的黑暗中,显现轮廓与界限渐次分明的有,这是何等样的激动人...
关键词:人造光 自然光 自出 
“写作是我应对不完全现实的方式”——张莉、李宏伟对谈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54-59,共6页张莉 李宏伟 
“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触碰尽可能多的现实”张莉:最近我集中看了你的很多小说作品,《云彩剪辑师》再次让我深刻意识到你的小说美学追求的与众不同。所以,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建立这种美学追求的?我们就从这儿开始说起吧。
关键词:美学追求 小说作品 张莉 李宏伟 现实 
演绎世界的方法——读李宏伟《信天翁要发芽》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60-65,共6页张天宇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北京历史文化题材文艺作品创作研究”(21WXA002)研究成果。
和同代作家相比,李宏伟发表过的作品数量并不算多,但作品表现出的鲜明异质性分外引人注目。多位评论家在谈及李宏伟的创作时,都曾感慨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李宏伟的长篇《信天翁要发芽》首发于《十月》2023年第2期,继而在2023年...
关键词:作品数量 《十月》 李宏伟 信天翁 异质性 单行本 发芽 
文学与风景:段义孚与风景美学被引量:1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66-73,共8页李欧梵 张箭飞 李思逸 
张箭飞:以“风景”(landscape)为议题的研究著作不在少数,这些著作或多或少都与李欧梵的关注领域遥相呼应。如《风景与认同:英国民族与阶级地理》(Landscape and Identity:Geographies of Nation and Class in England, Wendy Joy Darby...
关键词:李欧梵 段义孚 关注领域 风景美学 《上海摩登》 
改革开放时代中国文学译介传播的多模态互文重构——以英译茅盾文学奖作品为例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74-83,共10页姬琨 胡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主义文学经验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文学研究”(19ZDA277);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ESP教学的多模态立体化框架建构及效果评价研究”(2020SJA0355)阶段性成果。
纵观改革开放四十余年,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探索成绩斐然,也历经艰辛。然而,新时代文学文化传播的实际效能仍与我国综合国力差距较大。中国文学译介传播的关卡在于目标语受众群体的接受效度,这受制于文化势差、译介策略、传媒机制等诸...
关键词:茅盾文学奖 译介策略 改革开放时代 中国文学译介 多元文化 媒介形态 受众群体 语际翻译 
跨越国界的文化对话——茅盾文学奖作品的英译路径与市场运作机制探究
《小说评论》2024年第6期84-90,共7页邵璐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海外传播文献整理与研究(1949—2019)”(20&ZD287)子课题“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翻译类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茅盾文学奖’作品英译与国际传播研究”(21BYY008)阶段性成果。
文学作品国际传播是展示文化精髓、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影响力、深化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方式。积极推进当代中国文学的良性国际传播,有助于彰显当代中国文学特色,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国家文化与文学外译政策支持...
关键词:当代中国文学 茅盾文学奖 文学作品 文化对话 文化影响力 市场运作机制 文明交流互鉴 文学外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