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学刊》

作品数:249被引量:4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普陀学刊》
主办单位: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佛教观音鸠摩罗什观音信仰佛教中国化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张晓林黄夏年陈金华温金玉王荣国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佛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南华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早期佛教的家庭伦理:以夫妻关系为中心的讨论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204-230,327-328,共29页广兴 
许多人,包括学者在内,认为佛教对家庭没有任何教导,即使有,也是权宜性的。菩提比丘郑重地提醒我们,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菩提比丘指出,巴利文五部尼柯耶中有很多的经典是对在家居士而讲的。可以说,早期佛教的家庭伦理是很系统、很...
关键词:早期佛教 《阿含经》 夫妻伦常关系 
汉传佛寺布局的本土化演变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190-201,327,共13页温静 
论文以汉传佛教寺院的布局特征为研究对象,关注汉传佛寺布局演变的三个重要转折点,以及各阶段新式布局的典型要素,即隋唐时期的双塔对峙、宋元时期的禅院规制和明代寺院中轴线的新式规划。并结合东亚地区的文献史料、考古资料与现存实例...
关键词:汉传佛教 东亚 寺院布局 
人文宗教与弥勒信仰中国化的形成:以“正月初一”弥勒诞辰日为中心的讨论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170-189,326-327,共22页刘锦程 
“正月初一”是中国的农历新年,也是布袋和尚的诞辰,后世逐渐演化为弥勒圣诞。在印度佛教传统中,弥勒没有所谓的诞日;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弥勒的诞日从“四月初八”逐渐过渡到“正月初一”。这个文化习俗的形成是印度佛教与中国文...
关键词:弥勒信仰 布袋和尚 诞辰日 人文宗教 
大理观音的特征及文化价值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154-167,326,共15页廖文慧 
大理观音独具特色并自成体系,不同于汉传、藏传体系的观音。大理观音身世保持男性身份,显化以“观音伏罗刹”和“观音建国”两大主题为核心,演变过程与地方历史变迁相融,供奉于村落的本主庙或土主庙中,与民众间的关系则经历了从国王的...
关键词:佛教 大理观音 多元文明 交流互鉴 
南诏时期大理地区观音信仰的两种主要形态:以《南诏图传·文字传》为中心的考察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140-153,325-326,共16页现了 
观音信仰自形成以来,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而流行于各地,被誉为“半个亚洲的信仰”。然而流传到各地的观音信仰,均会因当地地域文化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信仰形态。本文以《南诏图传·文字传》为主要考察对象,结合历史史实,对于南诏时期...
关键词:南诏 大理地区 梵僧观音 君权神授 阿嵯耶观音 民族意识 
从文殊到观音:五台山金阁寺菩萨信仰考论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126-139,324-325,共16页景天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佛教方志研究与数据库建设”(20&ZD260)子课题“魏晋至宋元佛教方志研究”;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隋唐长安佛寺地理研究”(22YZ13)阶段性成果
五台山金阁寺始建于唐代,在建构唐密道场和镇国道场的进程中,形成以文殊信仰为中心的格局。唐武宗会昌法难时,金阁寺毁于一旦。历宋元,至明嘉靖时期再恢复为一大道场,不同的是,复建时由代王供养铸造千手观音铜像,遂演变成一座以观音信...
关键词:五台山 普陀山 金阁寺 文殊信仰 观音信仰 悲智双运 
宋元明清时期民众观音信仰的社会根源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116-125,324,共11页沈奥 李永斌 
宗教表现的问题实质是社会问题。佛教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兴起,及其历史的发展和嬗变,都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宋元明清时期民众阶层的观音信仰,同样反映出他们生活时代的社会根源。观音信仰为民众在现实生活和精神追求两个方面都提供了观...
关键词:观音信仰 民众阶层 民众佛教 
从印度到中土:补怛洛迦山的层累建构及其艺术表达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98-115,323,共19页刘郑宁 
补怛落迦山(Potalaka)是华严、密宗两大叙事传统中共同承认的观音菩萨住处。它的现实原型可能是高耸陡峭的南印度圣山,经过文本的层累建构,增添了“海岛”“小白华树”“众宝所成”等特征。晚唐以来的艺术图像描绘观音菩萨住处时,选取...
关键词:补怛落迦山 观音菩萨 叙事传统 艺术表达 
《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普陀圣境与观音法门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78-97,322-323,共22页黄国清 
普陀山作为观音菩萨所住圣地,最早见于《华严经·入法界品》。此山的圣域风光,较早传译的六十《华严》与《罗摩伽经》描绘山林流泉的世外自然景观,观音菩萨坐于珍宝岩座,是自然山林与严净国土的融合。八十《华严》、四十《华严》多出二...
关键词:补怛洛迦 入法界品 观音菩萨 大悲行门 普陀山 
拉斯韦尔5W模式理论下普陀山观音文化走出去策略研究:基于多重层次分析法视角
《普陀学刊》2024年第1期60-76,322,共18页乐悠悠 
观音菩萨由于其悲悯众生、大慈大悲、法力无边的特性受到世界无数信众的无限崇拜和信仰,观音信仰具有维护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宗教意义。而观音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独具魅力的形态之一,普陀山作为中国观音文化的重要道场之...
关键词:观音文化 拉斯韦尔5W模式 层次分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