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学习与研究》

作品数:4844被引量:6578H指数:25
导出分析报告
《日语学习与研究》
主办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日语东北亚语言格助词现代日语日语学习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王健宜马骏杨文江王志松毛文伟更多>>
发文机构: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时政文献的日文翻译方法与策略——以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的日译本为例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李运博 卿学民 
做好二十大报告的翻译与翻译研究,是讲好中国故事,构建国际话语体系最迫切的课题。本文主要结合二十大报告的翻译实践,从中国时政文献文本特征的角度,具体探讨了对原文核心要素的理解、政治术语及特色表述翻译效果的提升、翻译叙事的构...
关键词:二十大报告 日译本 翻译叙事学 时政文献 对外话语体系 
再论日文歌曲《北国之春》译词的得失——结合音乐要素的分析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金中 
2020年度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日文歌曲的翻译学研究”(项目编号:2020H022)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金中。
吕远译配的《北国之春》自1979年问世以来,在中国产生较大反响,从1990年起,国内日语学界主要围绕其中对于“包裹”一词的翻译论争至今。前期研究仅仅是从一般翻译的角度,考虑译词与原歌词在内容上是否对应,欠缺了作为“歌曲译配”的意识...
关键词:北国之春 吕远 日文歌曲 译配 音乐要素 
文学作品中人物话语表达方式的翻译——以《红高粱家族》日译本为例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33-41,共9页段洵美 马小兵 
人物的话语和思想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兼具审美意义与主旨意义。然而,以往的研究对于话语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原因尚未作出充分探讨。本研究在明确何为“受限”与“选择”的基础上,通过...
关键词:人物话语表达方式 受限与选择 红高粱家族 汉日翻译 
共时词汇化汉日对比研究——以概念编码化、词汇化模式及矢量动词为对象的考察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42-55,共14页王忻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语法化与词汇化界面的汉日对比研究”(批准号:19BYY194)阶段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王忻。
概念编码化、词汇化模式和矢量动词是共时词汇化下的几个重要课题,汉日二语言在该领域内呈现多样有趣的对应。汉日语名词、形容词、动词的词汇化的过程、路径、特征的对比考察的结论证明:对同样的客观事物、现象,汉日语词汇化的视点、...
关键词:共时词汇化 汉日对比 概念编码化 词汇化模式 矢量动词 
中古汉语入声韵尾与日语、汉语潮汕方言的语音关系研究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56-68,共13页黄锐浩 胡俊 
中古汉语读入声的340个汉字收录于日本《常用汉字表》,对于其与日语、汉语潮汕方言的语音关系,本文利用《广韵》《潮州音字典》和《汉字源(第五版)》等工具书,主要采用历史比较法,对比了中古汉语入声韵尾在日语和潮汕方言中的读音,分析...
关键词:中古汉语 入声韵尾 日语 潮汕方言 常用汉字表 
野上弥生子的近代母亲书写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69-79,共11页李俄宪 王秀梅 
野上弥生子的个人生活书写中有一个重要的近代母亲书写领域,且其母亲书写都建立在作家个人体验的基础之上。她以多个历时性互文文本的形式填补了近代日本女性书写中母亲生活整体书写的空缺,尤其是通过对两代女性进行的生活书写,既揭示...
关键词:野上弥生子 母亲书写 家庭 女性自我 成长 
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2024年度年终总结大会 新文科视域下全国高校日语教育暨日本研究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79-79,共1页 
2024年12月21-22日,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2024年度年终总结大会、新文科视域下全国高校日语教育暨日本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召开。来自教育部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相关领导,全国高校日语专业负责...
关键词:日语教育 高校日语专业 日语教学 出版单位 外语教育 学科带头人 日语专业教学 骨干教师 
《怒吼吧!花岗》的戏剧实践与东亚传播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80-90,共11页邵海伦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六十年来台湾社会思潮的演进与人文学术的发展(1950-2010)”(项目批准号号:16ZDA138)的阶段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朱双一。
1986年由陈映真引入中国台湾的日本戏剧《怒吼吧!花岗》在台北引起强烈反响。导演石飞仁借用文献剧形式,成功打捞消失于日本战后历史叙述的花岗事件,对日本战后否认战争罪责的历史虚无主义提出质询。通过改变传统文献剧的表达程序与启...
关键词:花岗事件 文献剧 情感叙述 日本左翼戏剧 战犯改造 
战后冲绳文坛的成立及其与东京文坛关系考——以大城立裕为中心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91-101,共11页忻雨帆 
由于场域的现状与缺少文学的传统与标准,冲绳文学场在接受日本文学与自我生成的过程中产生理念偏移。随着“琉大文学论争”的推进,冲绳知识分子试图建立冲绳的“新文学”。这一过程始于大城立裕的创作,经历论争的大城在小说《鸡尾酒会...
关键词:文学场 战后冲绳文学 大城立裕 边缘文学 
镰仓源氏将军“复合权威”形成、衰落的探析
《日语学习与研究》2025年第1期102-114,共13页郑立权 
基于四类“纯粹权威”的镰仓源氏将军“复合权威”,伴随着中世初期武士阶层的崛起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尽管此变化表象繁杂,然其形成和衰落进程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其形成进程基于“父子权威”“主奴权威”,进而对“法官权威”,尤其...
关键词:权威 源赖朝 武士 吾妻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