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学报》

作品数:1618被引量:3555H指数:18
导出分析报告
《野生动物学报》
主办单位: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动物园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圈养野生动物大熊猫鸟类动物园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发文作者:姜广顺田秀华吴庆明刘振生滕丽微更多>>
发文机构:东北林业大学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研究转录因子USF1结合调控马鹿MicroRNA PC-5p-4811基因启动子机制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63-71,共9页高仰 韩青 吴玄烨 索婧媛 金庆梅 刘学东 郑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283)。
为了探究转录因子上游刺激因子1(USF1)调控马鹿(Cervus elaphus)microRNA PC-5p-4811(miR-4811)基因转录的机理,综合运用核心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基因克隆、点突变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等技术研究USF1结合mi...
关键词:USF1 马鹿 MicroRNA PC-5p-4811 启动子 转录调控 
马鹿鹿茸原代前软骨与软骨细胞电穿孔法转染研究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金庆梅 索婧媛 韩青 高仰 杨帆 吴玄烨 郑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283)。
电穿孔转染(电转染)是一种高效、低毒、操作方便的细胞转染技术,但在鹿茸原代细胞中还没有应用的先例。为探索电转染过程中影响鹿茸原代细胞电转染效率和细胞存活率的关键参数,以293T细胞系为平行实验组,将pCMV-C-EGFP质粒电转入马鹿(Ce...
关键词:电穿孔转染 鹿茸原代细胞 质粒 电转染效率 细胞存活率 
麝鼠Bad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崔元曦 田宇 佟晓凤 苏醒 华思锐 白素英 
B淋巴细胞瘤-2基因相关启动子(Bcl-X_L/Bcl-2 associated death promoter,Bad)是麝鼠(Ondatra zibethicus)香腺miRNA测序筛选出的显著差异miRNA靶基因之一。为了解麝鼠Bad基因的基因结构和生物学功能,探讨其在麝鼠香腺发育和泌香中的作...
关键词:麝鼠 Bad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于物种监测数据的卡拉麦里国家公园野生动物观赏路线设计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90-99,共10页边海东 阿依江·叶尔肯 邵长亮 宗诚 程鲲 吕墨晗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2021xjkk1206-5)。
野生动物观赏是国家公园户外游憩的重要类型,在自然区域进行的野生动物观察、摄影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充分体现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的全民公益性,使丰富独特的野生动物资源得以发挥其观赏和教育价值,本研究通过红外相机监测的方法,统...
关键词:卡拉麦里国家公园 水源地 红外相机监测 野生动物旅游 观赏点 
浙江德清野化放飞朱鹮越冬期的觅食地选择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100-106,共7页邱国强 姜家虎 张泽东 刘小甜 袁李莹 代雯雯 徐向龙 丁长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0554);德清县生态林业综合服务中心朱鹮野外监测项目(ZJXRDQ-2023-JC72)。
浙江德清于2014年开展朱鹮(Nipponia nippon)野化放飞,初步建立了我国南方的第一个朱鹮野化放飞种群,但目前对该种群越冬期的觅食地选择情况尚不完全清楚,制定保护对策缺乏依据。2024年1月,通过野外实地调查确定了浙江德清野化放飞朱鹮...
关键词:朱鹮 越冬期 觅食地特征 主成分分析 养殖塘 冬水田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鹤对芦苇扩张的栖息地适应与行为活动特征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冉景丞 蒙秉顺 张旭 黄小龙 涂声蕾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服企[2023]009);贵州省林业科研课题(黔林科合[2020]12号)。
湿地是水鸟生存和繁衍的必要场所,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会改变水鸟的分布及行为。研究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对湿地景观变化的响应特征,有利于掌握黑颈鹤的栖息地动态变化,对黑颈鹤的综合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2016—2022年在草...
关键词:芦苇扩张 黑颈鹤 栖息地选择 行为响应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丰沿海湿地越冬雁鸭类的种子传播网络研究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118-126,共9页邰威 刘守国 李宁 刘彬 王征 
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221180)。
雁鸭类是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杂食性鸟类,它们取食湿地植物种子,对湿地植物的更新和定殖尤为重要。2022年11月—2023年5月,在大丰沿海湿地4种不同生境中收集雁鸭类多样性数据,通过雁鸭类粪便中植物种子的鉴定构建种子传播网络,研究雁...
关键词:雁鸭类 植物种子 沿海湿地 种子传播网络 网络结构 
圈养蓝腹鹇雌鸟雄化现象与性激素水平变化关系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127-134,共8页张敬 王伟 詹同彤 莫嘉琪 于杨 陈绚姣 胡昕 朱毅 由玉岩 张成林 陈足金 John Corder 张恩权 
北京动物园园管课题(KGBZ202218)。
雉类在圈养过程中部分雌性个体会出现雄化现象(羽毛颜色趋于雄性特征),为了解这种现象与性激素变化之间的关系,建立准确鉴别雄化个体的方法,以圈养蓝腹鹇(Lophura swinhoii)为对象,针对雌鸟雄化现象与粪便中性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开展研...
关键词:蓝腹鹇 圈养 雌鸟雄化 雌二醇 睾酮 性别鉴定 
十一个DNA甲基化位点对野生与圈养环颈雉鉴别能力的评价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林力钧 王文慧 张琦 杜宇佳 刘姿仪 陈晓琳 高鹏 徐艳春 杨淑慧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572020DR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0517)。
过度开发、非法猎捕和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已经成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将野外非法获取的动物混入合法养殖动物中掩盖违法犯罪的行为层出不穷,因此需要从科学鉴定角度区分不同来源的动物。骨骼肌是非法猎捕和贸易的主要目标产品,但...
关键词:环颈雉 来源鉴别 野生 圈养 DNA甲基化 
北京雨燕心脏、肺脏、肌肉和血液转录组比较分析
《野生动物学报》2025年第1期143-152,共10页马春湘 张昌盛 刘燕 田恒玖 洪锦旋 董玉兰 
北京市政府资助项目。
为进一步丰富北京雨燕(Apus apus pekinensis)基因组数据,采用Illumina NovaSeq6000测序平台对其肌肉、肺脏、心脏及血液转录组进行测序。结果显示:经质控后得到32.80 Gb的clean data数据,通过Trinity组装后,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与相关...
关键词:北京雨燕 心脏 肺脏 肌肉 转录组 飞行能量代谢 基因组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