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

作品数:804被引量:1481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文学批评》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文学网络文学小说现实主义文学批评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发文作者:王春林徐刚曾军杨向荣高楠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文学批评》编辑委员会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1-1,共1页
通向中国当代文学新形态——以“中国精神”为视角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4-13,157,共11页王一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两个结合’与中国当代艺术理论创新研究”(24ZD02)阶段性成果。
认识和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中国”特性或品格,需要回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中国精神”,由此可见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系列新变化和新形态:作为现实主义中国化范式的心性现实主义趋于成熟,产生...
关键词:“中国精神” 文学新形态 心性现实主义 文以导艺 
文学与现象学的对话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14-23,157,共11页郭勇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象学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体系建构问题研究”(22&ZD048)阶段性成果。
现象学诞生之后,古已有之的传统为之一变:“哲学与诗歌的官司”变成了“文学与哲学的对话”。“官司”出于分歧或纷争,“对话”趋于共识和交融。可以从三个层面考察文学与现象学的对话:(1)曾有对话的回顾;(2)对话可能性的反思;(3)对中...
关键词:文学 现象学 非对象性思维 直观 意向性 
艺术追问方式的转变及其超越性意义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24-31,157,共9页谢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艺术理论与实践研究”(23ZD03)阶段性成果。
艺术本体追问是美学、文艺学与艺术学研究中最基本、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本体论难题。如何破解本体论难题,改变传统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与提问方式,成为当代艺术哲学超越形而上学实现理论范式转换的关键议题。艺术哲学的思维方式变革...
关键词:艺术本体论 艺术是什么 艺术如何言说 艺术如何存在 
百年中国文艺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33-38,157,158,共8页王本朝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话语的历史谱系与体系建构”(2024JZDZ046)阶段性成果。
百年中国文艺不断推进文艺大众化的理论创新、创作实践及其制度建构,它主要立足于不断变革的社会现实逻辑,充分发挥文学艺术的社会价值与功能,推动文学艺术与社会时代、文艺创作与社会实践的融合与统一,体现出鲜明的人民性和实践性特点...
关键词:百年中国文艺 文艺大众化 现实意义 
新媒体·新大众·新文艺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39-46,158,共9页曾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团项目“中外文论互鉴的中国实践研究”(24SGA002)阶段性成果。
中国文艺的媒体技术变革是在19世纪以来发端于全球的历次工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中国文艺的媒体环境不仅是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主导下深刻转型的体现,更在推动文艺生产与传播的同时塑造了...
关键词:新大众文艺 新媒体 新大众 新文艺 
日常生活与文学诗性之间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47-54,158,共9页欧阳月姣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汉字文化圈’视野下的国语运动研究”(20XJC751004)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文学的“大众化”出现了从“为大众代言”到“大众自我言说”的变化,涌现了众多非专业作家出身的特别是处于劳动力市场下游的普通人作者,在文类上以诗歌和非虚构见长。这类写作属于当下“新大众文艺”现象的重要代表,在文学史的...
关键词:“人民性”书写 文艺大众化 新大众文艺 素人写作 
奇幻叙事、虚构远景和生命“回心”——从李修文《猛虎下山》等新作谈起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55-63,158,共10页陈培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文学史编纂理论研究”(24AZW024)阶段性成果。
李修文《猛虎下山》《夜雨寄北》等新作兼容奇幻性和当代性,既赓续、发展了既往的魔幻现实主义,也从古典志怪叙事传统中发掘书写当代中国故事的可能,包含了对当代社会难题的洞察和当代小说艺术的探索。李修文的写作,既重视虚构对常规想...
关键词:李修文 《猛虎下山》 奇幻叙事 回心 虚构 
在传奇与现实之间——《猛虎下山》的双重寓言性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64-70,158,共8页饶翔 
《猛虎下山》是作家李修文在阔别小说创作多年之后最新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与其前作长篇小说相比,风格有了明显的变化,且突出表现在小说的寓言性特征。小说在文本的“互文性”中建构了丰富的象喻空间,前半部分通过戏仿“武松打虎”的“...
关键词:《猛虎下山》 传奇 寓言性 权力异化 回归自然 
“变形记”的现代转化——《猛虎下山》中的旧传统与新经验
《中国文学批评》2025年第1期71-79,158,159,共11页王晴飞 
中国传统文学及其中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特有的思想与情感,怎样在今天重新被激活,实现再创造,是一个重要问题。李修文的新作长篇小说《猛虎下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这部小说借鉴传统小说模式,在现实主义语境中书写变形,直面普通人的现实...
关键词:现代 传统 现实主义 变形 《猛虎下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