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作品数:211被引量:13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亚太地区翻译与跨文化论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清华大学翻译与跨学科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3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翻译英译译本英文英译本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穆雷王巍巍白立平朱嘉春罗选民更多>>
发文机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清华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京报》英译初尝试: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with Notes的分析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29-43,共15页王海 孙一赫 
在英国东印度公司资助下,马礼逊与德庇士于1815年在广州出版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with Notes(《中文英译(附释文)》),其中第1-38页是马礼逊译自《京报》的内容,包括嘉庆帝《遇变罪己诏》诏书和上谕7则、大臣奏折2通...
关键词:马礼逊 《京报》英译 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 with Notes 
中华文化“走进去”导向下的典籍翻译和传播之道——以菲律宾丘氏兄弟《论语英译今译》为例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184-196,共13页姜倩 
中宣部项目“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之策略研究”(编号:WEH3152004)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在典籍外译的繁荣背后,典籍文本传播效果欠佳却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实现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飞跃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菲律宾丘氏兄弟的《论语》译本为例,从受众和文化接受的角度分析了丘氏兄弟所采取的适读性策...
关键词:中华文化“走进去” 丘氏兄弟 《论语》 典籍翻译 
重探翻译史的学科定位与多维面向——《中国翻译史新发展研究》述评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236-243,共8页杨华波 
新世纪以来,翻译史研究不仅在翻译学内部获得了更大的重视,在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等领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这种跨学科研究范式下的多元发展实际上也模糊了翻译史的学科定位,且这种发展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通过...
关键词:翻译史 多元发展 学科定位 
葛译《红高粱家族》的网上读者接受研究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170-183,共14页罗菁 
文章借助网络翻译批评的视角,基于Goodreads、Amazon、StoryGraph和LibraryThing四个网站的读者评论考察了葛译《红高粱家族》的网上读者接受情况。研究发现,虽然译本整体获得了较高的满意度,但读者针对译文质量和效果却存在争论:部分...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 葛浩文 读者接受 网络翻译批评 
文化记忆与马家窑文化翻译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133-145,共13页米亚宁 曹依民 魏秀萍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记忆与黄河彩陶文化术语翻译研究:术语整理与双语词典编纂”(项目号:21BYY067);甘肃省教育厅2021年度高校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文化记忆视角下马家窑文化彩陶术语翻译研究”(项目号:2021B-329);兰州文理学院一般课题“新文科背景下甘肃高校外语教师国际传播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号:1999)的阶段性成果
甘青马家窑文化是华夏文明迈入新时代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马家窑文化遗址是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1924年在甘肃临洮马家窑村发现的,标志着马家窑文化记忆的生发。然而,到目前为止,马家窑文化记忆及记忆研究还基本停留在国内层面,甚至甘肃...
关键词:文化记忆 马家窑文化 彩陶术语 翻译 
严复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刍议被引量:1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118-132,共15页徐雪英 
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重点委托项目“《翻译概论》‘学研结合’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编号:TIJZWWT202001);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理解中国、沟通世界——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视域下的翻译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探讨了晚清翻译大家严复先生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来源和外延。严复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体现在其独特的严氏翻译风格和呈现形式上。严复丰富的学习、人生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成为其译者主体性的主要来源,塑造了译者的学术素养、跨...
关键词:严复 翻译 译者主体性 
基于语料库的《红楼梦》身份性社会称谓语翻译对比研究被引量:1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44-58,共15页徐珍 曾衍桃 李培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名称”(项目号:17YJA740005);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三五规划项目(项目号:GD16CWW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项目号:19BYY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采用语料库研究方法,基于《红楼梦》身份性社会称谓语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比分析非母语译者和母语译者在翻译《红楼梦》身份性社会称谓语的翻译风格和翻译方法方面的异同,以期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身份性社会称谓语的英译提供些许借...
关键词:语料库 《红楼梦》 身份性社会称谓语 对比研究 
翻译版权、译者治生与职业化——严复贡献的另一方面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104-117,共14页马旭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英早期外交中访华使团翻译研究”(17XJC740004);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重点创新项目“清末民初翻译稿酬演变与译者治生”(SISU2021YZ001)的阶段性成果。
翻译版权关乎译者劳动的社会性认可,严复在维护翻译权益、探索译者职业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与贡献。本文聚焦严复的翻译出版活动,采用溯源翻译批评的方法,基于严复的书信往来,探讨严复从计划自费出版到译书牟利但未成功,再到成功争取...
关键词:严复 翻译 版税 治生 职业化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译者风格对比——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92-103,共12页何乐芸 
2018年,英文版《射雕英雄传》第一卷A Hero Born一经出版就在英国热销,引起海外“金庸热”。该研究基于自建平行语料库,对比《射雕英雄传》译者郝玉青与张菁的译者风格。研究发现,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两位译者在译本中呈现着不同的翻译...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 语料库 译者风格对比 
《射雕英雄传》在日本的译传与接受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2023年第1期158-169,共12页刘岩 林丰琳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日本国际中文教育资料中的中华元素与表述文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深受东方读者的喜爱,在日本的影响也颇深。本文以《射雕英雄传》为对象,爬梳其在日本的译传与接受的谱系。从译传来看,主要有小说翻译和漫画翻译,译本经过出版社的官方推介,扩大了《射雕英雄传》在日本的...
关键词:《射雕英雄传》 日译本 读者评论 知识图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