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民俗》

作品数:348被引量:190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艺术与民俗》
主办单位: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
最新期次:2025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展览民俗文物民俗文化研究民俗研究博物馆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肖海明刘丹兰维王霄冰吴昌稳更多>>
发文机构:广东省博物馆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卷首语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2-2,共1页肖海明 
春光照临处,花开满羊城。此时的广州,正处于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早春时节,而我们最新一期的《艺术与民俗》也准时与读者朋友们见面了。关心我们的读者肯定发现了,这一期的《艺术与民俗》版式做了较大调整:从原来的双栏改为单栏通排,注释也...
关键词:卷首语 早春时节 民俗 
“璀璨时光——清代广钟精品展”策展的三个面向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5-12,共8页吴昌稳 
时钟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它在帮助人们具象感知时间的同时,以更精确的方式表征时间,提升时间管理的精细度和可控性,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广钟是中西方科技、文化和艺术融合的产物,在计时工具之外,工匠赋予它们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清代 广钟 工匠精神 中国智造 文化交流 交流互鉴 
戏曲在博物馆中的跨媒介叙事与推广:以“龙吟希声——三国戏曲文化艺术展”为例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13-18,24,共7页李思檬 谢佳倩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戏曲文化正从传统的物理媒介延伸至多元跨界媒介,越来越多的戏曲表演选择走出剧场,通过多元化的合作形式,实现与其他文化空间的跨界联动,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戏曲的表现形式,也让观众的体验从单一的视听感受转变为...
关键词:三国戏 叙事媒介 推广 戏曲 博物馆 
“民俗文物与民俗文化传承研讨会”综述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肖羽彤 马源 
民俗文物是“反映民间风俗、习惯等民俗现象的遗迹和遗物。其范围很广,包括衣食住行、生产、信仰、节日活动等各方面,涉及全部的社会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关系,又反映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1],是国内博物馆馆藏文物的重要类型,也...
关键词:民间风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民俗文物 民俗现象 民俗文化传承 节日活动 衣食住行 博物馆馆藏文物 
区域社会民间艺人的身份与生存变迁研究——基于嘉祥木版灯画的考察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张兆林 焦金铎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民俗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2ZD06)的阶段性成果。
木版灯画、扇面画、木版年画、纸扎等手工业都是区域民众为了生计所从事的副业。民间艺人身上不同身份标签的变动体现了时代变迁对民众日常生计的影响。“逆推顺述”是借助有限材料进行反向研究的方法,借助这种方法或可逐步建构区域内...
关键词:身份标签 生计变迁 生存轨迹 
20世纪初烟画中的中、英、泰三国行业百态——以佛山市博物馆藏烟画为例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32-40,31,共10页许晓静 
佛山市博物馆收藏了8000余枚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烟画,分别由40多家中外烟草公司发行。其中,有3套行业主题的烟画皆由20世纪国际烟草巨头英美烟公司发行,上面分别绘制了中、英、泰三国的市井营生和人物图案,以各具特色的图像和文字展示了2...
关键词:行业烟画 《百业图》 《伦敦的叫卖》 泰国烟画 市井经济 
权力的艺术——贝宁王国浮雕铜饰板背后的历史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41-50,58,共11页陈太庆 
16—17世纪,贝宁王国宫廷制作了近千件浮雕铜饰板。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镶嵌在宫殿墙壁和回廊木柱上,作为国王朝会和举办重大仪式庆典时的陪衬。其中,一部分浮雕饰板记录了贝宁王国的历史事件和胜利的战争;另一部分则描绘了贝宁王国的宫...
关键词:贝宁王国 奥巴 铜饰板 浮雕 
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赵莎 
作为学科的民间文学诞生于现代性语境中。在不同的现代性原则影响下,学界形成了针对民间文学的多种研究理念。21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学界围绕“民间文学的现代性论争”展开持续讨论,其中一个论争焦点在于民间文学应接续自由主义传统...
关键词:中国民间文学 浪漫主义 自由主义 现代性 
启蒙理性与浪漫精神——H.G.波尔坦对芬兰民俗学的贡献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陈昕 
H.G.波尔坦是芬兰民俗学萌芽之际一位非常重要却又往往被人忽略的学者,他的主张兼具启蒙理性与浪漫精神,奠定了芬兰民俗学的学科底色,体现了18世纪欧洲民俗学起源时期芬兰民俗研究的独特尝试。通过对其所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道路的梳理...
关键词:H.G.波尔坦 芬兰民俗学 启蒙运动 新人文主义 
广西壮族边缘化“苦命人”的社会回归机制
《艺术与民俗》2025年第1期67-75,84,共10页叶建芳 
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间信仰秩序与滇桂边境国家文化安全研究”(项目编号:24XZJ005)的阶段性成果。
在广西左江流域,壮族社会的边缘化群体被称为“苦命人”。传统研究多从社会维度分析,认为他们反映社会的焦虑与紧张,一般通过仪式或其他方式象征性地化解这种危机,因此是一种“以大化小”的方式,其中体现着个体与群体的冲突。不过,从个...
关键词:壮族 边缘群体 社会回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