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律评论》

作品数:275被引量:24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清华法律评论》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法学院
最新期次:2023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法律卷首语宪法《民法典》刑法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作者:张明楷李旺劳东燕陈柏峰翟寅生更多>>
发文机构: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卷首语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1-3,共3页编者 
随着《民法典》的出台,我国民事法学研究进入了解释论的新阶段。“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随着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的实施,民事法治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对于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民法典》 民商法 法学研究 营商环境 卷首语 前沿问题研究 新发展理念 
“虚伪”无须“通谋”:《民法典》第146条适用要件的历史解释视角——兼论德国法上“通谋虚伪表示”与中国法上“虚假意思表示”的异质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7-39,共33页李欢 李建伟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项目“国家出资公司的监督体系研究”(GZC20241964)。
民法学界已达成共识,后《民法典》时代为解释时代,法典条文的适用要件是法释义学争论的核心之一。《民法典》第146条确立了“虚假意思表示规则”,目前主流解释为德国民法上的“通谋虚伪表示”。此解释路径关注形式逻辑的规范表达,而非...
关键词:通谋虚伪 虚假意思表示 历史解释方法 单方虚伪表示 恶意串通 
论违约获益剥夺的中国法路径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40-71,共32页李昊 翟旭峰 
在违约行为并未给守约方造成损失,而违约方却因此获益的情形下,包括损害赔偿在内的传统违约救济无法充分维护守约方合同权利。以英国布雷克案为标志,英美法确立了违约获益剥夺制度,并经过学界的讨论趋于完善,美国《返还与不当得利法第...
关键词:违约获益剥夺 损害赔偿 继续履行 违约金 合同解除 
“网络互助”法律性质的争议与回应——基于混合合同理论的思考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72-89,共18页王俐智 
网络互助是互联网经济背景下的新兴事物,对于其法律性质界定存在较大争议。网络互助与保险、相互保险在风险转移、偿付能力以及监管方面均存在本质区别,网络互助也不符合赠与合同的单务性和无偿性。既有观点已陷入典型合同泥沼,唯有运...
关键词:网络互助 混合合同 委托关系 射幸关系 
贿赂类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构成要件之再界定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93-109,共17页周啸天 程明 
我国学界和实务界对贿赂类犯罪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构成要件的内涵界定一直存在争论,目前的各类观点无法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前提是界定清楚贿赂类犯罪所保护的法益,即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公正性。站在这一...
关键词:谋取不正当利益 法益 程序不正当 贿赂类犯罪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限缩性解释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110-124,共15页段蓓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风险三元共治模式研究”(22PJC102)阶段性研究成果。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既关注金融监管秩序中的金融准入秩序,也关注金融交易秩序,应综合考量其在纵向和横向维度上的规范目的。金融准入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金融交易秩序的良性发展,其间的关联可分化为如下两个层面的逻辑。其一,以金融准入...
关键词:金融准入秩序 金融交易秩序 规范保护目的 公众资金安全 自我答责 
一种新型环境伦理观的构建——从国际环境法的视角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125-140,共16页孙世民 
司法部2021年度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课题“我国涉外商事审判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作用路径及完善策略研究”(21SFB3023)阶段性成果。
在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的错误指引下,全球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应当在摒弃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的同时,构建一种新型的环境伦理观。这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新型的环境伦理观,其尊重环境的独立价值和内在价值,倡导人与自然...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 新型环境伦理观 国际环境法 
现代金融司法的金融风险协同治理角色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141-180,共40页李游 陈珺雅 
司法部《金融创新风险防控中的金融法院协同治理及其规范侧重研究》(项目编号:21SFB2021);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十四五”时期北京金融产品创新发展与北京金融法院协同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1JCC071)阶段性成果。
在金融风险治理体系中,金融司法的功能角色经历了从“与金融监管分立治理”到“与金融监管协同治理”的转变。从金融法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存有“重行政、轻司法”特征,法院早期常受束缚于金融审判人员、规则等资源的供给不足,倾向让位于...
关键词:金融风险 金融监管 金融司法 协同治理 金融消费者 
近代中国监察权与检察权的关系及其嬗变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181-198,共18页何思萌 
清末民初之际,传统的御史制度面临改革,新式的检察制度刚刚舶来中国,此时由都察院行使监察权,检察权尚在萌发之中;北京政府时期,最高监察机构肃政厅在平政院处理纠弹案件,区分“违法惩戒”与“刑事审判”;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监察院成...
关键词:检察署 监察院 肃政厅 都察院 
反垄断法视阈下的公司“黑箱”及其破解
《清华法律评论》2023年第2期201-228,共28页张嘉彦 徐晓松 
中国法学会2021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以授权经营推进充分竞争领域国有资本优化配置法律机制研究”[课题编号:CLS(2021)C18]的研究成果。
在“市场—组织”二分的思维定式下,公司被反垄断法视为“黑箱”。“黑箱”思维的形成有部门法发展路径依赖的原因,也有一定的经济理性考量,但这些不足以为“黑箱”提供有力的辩护。通过撇清历史成见、辨析交易逻辑与管制逻辑的差异,不...
关键词:反垄断法 黑箱 个人责任 代理成本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