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品数:7145被引量:23616H指数:43
导出分析报告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主办单位:西北大学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征稿简则大学学报《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唐代马克思主义更多>>
发文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白永秀任保平郭俊华惠宁任宗哲更多>>
发文机构: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德”与“德育”:概念探源与考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30-36,共7页刘建军 刘涛 
华中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教育创新资助项目“新时代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研究”(2024CXZZ104)。
正确理解和把握“德”与“德育”概念,直接关涉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在中国语境下,“德”无论是作为文字形态还是作为观念形态,都伴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既内在彰显着中国...
关键词: 德育 概念考辨 立德树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新的文化生命体”的生成机理、显著特征与价值旨归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37-45,共9页张琳 尉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科学思维研究”(22FKSA001)。
“新的文化生命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方位系统性深入思考提出的全新概念,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文化生命体”经由“两个结合”创造,其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魂铸于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新的文化生命体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两个结合” 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多维论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46-56,共11页张晓婧 
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新时代新征程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2023AH040042)。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出鲜亮的传统文化底色,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智慧。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滋养着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并且以其独...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文明新形态 
国语建立之后现代文写作用典状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57-68,共12页高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语言变革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16ZDA190)。
国语建立以后,汉语写作存在着广泛的用典现象,用典仍然是汉语写作的重要特点之一。胡适和钱玄同虽然反对用典,但他们的写作中有很多用典。鲁迅对用典没有表达意见,但他的作品中用典非常多,可见鲁迅是赞成用典的。毛泽东的文章其语言相...
关键词:国语 现代汉语 用典 胡适 鲁迅 毛泽东 
竟陵派“活物”诗论及其影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69-77,共9页郑凯歌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明清之际诗学概念的孳衍与文学思想的转型研究”(20YJA751019);贵州财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竟陵派诗学范畴研究”(2021KYZD08)。
以钟惺和谭元春为代表,竟陵派秉持“活物”诗观,体现在文章、书信、《古诗归》《唐诗归》及相关讨论中,最终由钟惺在评《诗经》后提出“《诗》,活物也”。竟陵派“活物”诗论受当时政坛环境、文坛风气及前代诗学等多种因素影响,也与钟...
关键词:竟陵派 诗为活物 《诗经》 《诗归》 隐秀 
李渔《十二楼》中骗局故事的价值内涵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78-86,共9页张燕翔 
明末清初作家李渔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中讲述了若干个涉及骗局的故事。文章详细分析了这些骗局故事的观念与价值取向,认为其中蕴含了“结果主义”思想、“工具理性”思想、“理性的自我”的人性观和“祛魅”的世界观;认为骗局故...
关键词:李渔 十二楼 骗局 价值内涵 
拓展视野,加强两汉敦煌历史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郑炳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敦煌河西碑铭与河西史研究”(21VJXT002)。
敦煌学发展要东进西出,还要拓展研究领域和学术视野。加强两汉敦煌历史研究,有助于对敦煌历史文化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也会使得敦煌学的研究时代上限大大前移。另外,敦煌文书还能与悬泉汉简等简牍资料记载相互印证、结合使用,从而推动...
关键词:敦煌学 两汉 敦煌历史 居卢訾仓故址 汉长城 阳关 
天山走廊多元族群流动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研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95-109,共15页张安福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历史上的边疆治理与民族融合研究”(24&ZD264)。
天山走廊是中国历史上农牧互动时间最长、族群最为多元、交融方式最为多样的区域之一,奠定了新疆多民族聚居格局的基础。天山走廊历来是东西民族迁徙流动的交通走廊,在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游牧民族大都经行天山走廊并在此栖息交往;其次,...
关键词:天山走廊 族群流动 多元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先秦时期秦国儒学发展探微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10-120,共11页赵虹波 史党社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军队治理实践研究”(24AZD045)。
秦人立国较晚,地处西北边陲,长期受夷狄风俗的影响。但是秦人上层统治者自秦立国开始,就积极学习周人的礼乐文明,传世文献以及秦墓的器物都可以证明。儒学自产生就与秦国有着重要的联系,孔子不仅关注秦国政治,同时秦国也有学者师从孔子...
关键词:先秦时期 秦国 儒学 礼乐文明 
基层治理中数字技术与组织互动的过程、问题与政策启示——基于B街道智慧社区建设的案例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2期121-135,共15页李齐 王安琪 邱茜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平台的政府治理现代化研究”(22JJD630001)。
数字技术在基层治理中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治理效能,但是也存在增加基层治理负担的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及相关政策,要求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根据...
关键词:基层治理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技术与组织 制度因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