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哲学》

作品数:4267被引量:7688H指数:24
导出分析报告
《现代哲学》
主办单位:广东哲学学会
最新期次:2024年6期更多>>
发文主题: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社会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张江明马中柱徐俊忠刘森林李尚德更多>>
发文机构: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逻辑基点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1-8,共8页黄海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方学术话语核心议题批判及其影响研究”(22AKS0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研究”(22VRC028)。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从前置逻辑而言,则是找准其建构的逻辑基点。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立足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理论基点,立...
关键词: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逻辑基点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思高清海的类哲学与主体性思想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9-16,共8页邹诗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委托项目“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理论及其国际视野”(23VMZ001)。
2024年,著名哲学家高清海先生逝世20周年,有必要重思其类哲学及其主体性思想。类哲学仍需强调对费尔巴哈的批判,并进入马克思的“人类社会”概念,但费尔巴哈的类概念依然有一定的前溯价值,并有理由进入现代社会理论论域。个人主体与社...
关键词:高清海哲学 类哲学 主体性 生存论 全球化变局 
高清海哲学的三种主体和两类逻辑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17-26,共10页马天俊 
高清海哲学在改革开放时代以力倡主体性著称,在这种主体性哲学中,主要有三种主体获得强调,即在主体意识前提下的个体(个人)、类(人类)、族群(民族或国家)。三种主体服从不同的逻辑,个体和类服从源于马克思思想的辩证性的历史逻辑,族群...
关键词:主体性 类哲学 历史逻辑 空间逻辑 
毛泽东对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性贡献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44-52,共9页朱斌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意识形态生活化研究”(21BDJ065)。
毛泽东一生未曾踏上非洲大地,但他对非洲的影响无处不在、历久弥新。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生动体现,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回望历史,中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发展战略上高度契合,中非“从来都是”且...
关键词:毛泽东 中非命运共同体 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生态观平议——从朱迪思·夏皮罗“毛泽东反自然”说谈起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53-64,共12页周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辩证唯物主义视域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整体性研究”(21CKS019)。
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蕴含着富有见地的生态思想,但一直有学者对此进行否认,认为毛泽东发动的“反自然战争”是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脱离了具体历史环境。毛泽东个人的生态素养...
关键词:毛泽东 生态观 主观能动性 实践观点 唯物辩证法 
康德启蒙概念之现代意义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65-71,共7页娄振业 刘创馥 
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CUHK34000122,14602024)。
康德认为启蒙不仅是知识的扩展与进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运用自己的理性,脱离因懒惰或怯懦而自招的未成熟状态。这对现代社会尤其重要,在资讯超载与假信息泛滥的“后真相时代”,许多人容易养成对事实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有不断再启...
关键词:启蒙 理性公识 思维态度 后真相时代 信念伦理 
重思康德的客观演绎和主观演绎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72-80,共9页宋博 
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
为了澄明先验演绎中的晦暗之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A版的序言中引入客观演绎和主观演绎这一著名区分。但是,这一区分在学界中引发了修正性解读和正统性解读之间的长久对立。本文指出,修正性解读付出了偏离康德文本的代价,却未能获...
关键词:康德 客观演绎 主观演绎 知性 认识来源 
论康德对不说谎义务的论证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81-87,共7页黄启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斯宾诺莎全集》翻译与研究”(19ZDA031)。
康德认为不说谎是神圣的道德义务,是绝对的理性命令,人们在履行这个义务时不能受制于任何其他考虑。康德对诚实德性的尊崇让人充满敬意,但是他对这个义务所做的论证与其道德哲学中的先天道德律令即普遍立法律令、人是目的律令和目的王...
关键词:康德 不说谎义务 先天道德律令 理性 
身心同一——斯宾诺莎政教分离学说的形而上学基础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88-95,共8页吴功青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近代科学革命视阈下的斯宾诺莎无限样式思想研究”(23BZX059)。
不同于大多数近代思想家从笛卡尔式的身心二元论出发来构建政教分离学说,斯宾诺莎对政教分离原则的论述,立足于他在《伦理学》中构建的身心同一论。相应地,在斯宾诺莎那里,政教分离并非我们所设想的那样,由宗教治理公民的心灵,政治治理...
关键词:政教分离 身心同一论 最高权力 普遍宗教 想象与理性 
永恒与绵延——斯宾诺莎和柏格森的自由观及其启示
《现代哲学》2024年第6期96-104,共9页邓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笛卡尔哲学著作集》翻译与研究”(22&ZD041)。
对斯宾诺莎而言,一切都是必然,所谓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幻像。而对柏格森而言,一切都是绵延,从而一切存在都是创造、新颖和自由。两位哲学家所持的自由观似乎是对立的。但斯宾诺莎并未完全放弃自然,认为一个理性的人应当学会在永恒的目光...
关键词:斯宾诺莎 柏格森 永恒 绵延 自由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