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观察》

作品数:3325被引量:36046H指数:88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农村观察》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农村农民农户农村经济乡镇企业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罗必良苑鹏郑风田李周钟涨宝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社会学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空间距离何以影响农地流转契约实施机制选择
《中国农村观察》2025年第2期69-82,共14页洪名勇 曹豪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空间距离、关系强度与农地流转契约履约机制研究”(编号:72163003)。
空间兼具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空间的自然属性为经济活动提供场域,而空间的社会属性左右经济活动参与者的博弈互动。本文利用贵州省湄潭县群丰村农地流转契约实施机制选择的案例,构建“空间-惩罚-实施”的分析框架,考察空间距离对农地流...
关键词:空间距离 农地流转 契约实施 权力惩罚 村干部 乡贤 
“文化功能聚合”:乡村振兴中激发农民主体性的文化理路
《中国农村观察》2025年第2期103-125,共23页张剑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元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协作秩序建构研究”(编号:21ASH009)。
激发农民主体性是中国“三农”实践及其研究的重要课题。在乡土文化系统中,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行动主体的协同实践。主体性作为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统一,是人类文化实践的产物。鉴于此,本文从主体性的文化生成逻辑出发,...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性 文化功能聚合 乡土文化 新内生发展 
“工作换福利”与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基于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的案例研究
《中国农村观察》2025年第2期126-146,共21页李飞 杨雯渊 吴国宝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欠发达地区妇女就业的减贫效应:基于扶贫车间的准实验研究”(编号:72103063);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项目“湖南完善覆盖农村人口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研究”(编号:XSP24NYTO2A);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相对贫困治理的实现路径研究”(编号:22&ZD059)。
本文研究了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实施的内生发展动力效应及其蕴含的“工作换福利”理念。首先,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了“劳动参与-心理需求满足-动机转换-行为结果”的分析框架。其次,通过分析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典型案例,探讨了就业对象...
关键词:“工作换福利” 乡村公益性岗位政策 内生发展动力 福利依赖 就业帮扶 
网络联结与在地发展:乡村直播中生产要素与商品的流动效应
《中国农村观察》2025年第2期147-168,共22页吴雨妹 李东晓 
伴随直播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以“直播带货”为主营业务的乡村相关产业不断涌现,并形成产业集聚。这一过程促进了信息、人员、资金等要素和商品的系统性流动,强化了乡村与外部社会的联结。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结合社会学中的“网络社...
关键词:要素流动 直播村 直播平台 网络联结 乡村发展 
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中行动者网络的建构机理——基于徐州市马庄村香包产业的考察被引量:1
《中国农村观察》2025年第1期21-42,共22页董毅 曹海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期‘项目进村’中乡镇政府与村社区的良性互动机制研究”(编号:21ASH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专项(重大培育)“乡村振兴进程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下乡研究”(编号:B230207004);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项目进村’中形式化运作的表征、形成机理与纠治策略”(编号:KYCX22_0696)。
乡村振兴,产业为本。着力构建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不仅是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可为进路,亦是赓续地域传统文脉的实践旨向。本文基于“行动者识别-‘文化共鸣’式转译-网络机理阐释”分析框架,融合新内源发展理论,提炼徐州市马庄村香包产业...
关键词:乡村特色文化产业 新内源发展理论 行动者网络理论 文化共鸣 
财政扶持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分异”与治理绩效评价——“经营型”和“债权型”集体经济的比较分析
《中国农村观察》2025年第1期85-106,共22页徐冠清 崔占峰 朱玉春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统筹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研究”(编号:22&ZD113)。
近年来,政府在推行一系列制度变革的基础上,向农村集体经济集中投入了大量财政资源,在补足资本要素的同时也衍生了“经营型”和“债权型”两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本文基于“政策支持-政策压力-应对能力-政策执行(发展模式)-治理绩效(核...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 发展模式 治理绩效 债权型 经营型 
从集权走向赋权:乡村简约治理的形态变迁
《中国农村观察》2025年第1期125-144,共20页杜永康 张新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研究”(编号:23ZD141)。
中国乡村社会从古至今一直延续着简约治理的内核,但其外在形态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实现了从“集权”到“赋权”的转换。本文从“国家-社会”视角出发,探究乡村简约治理形态嬗变的背景、机理和特征,研究发现:现代性力量的冲击削弱了熟人...
关键词:简约治理 科层治理 集权 赋权 乡村治理现代化 
流变的“家计”:县域农民“家庭城镇化”的日常呈现
《中国农村观察》2024年第6期41-58,共18页胡静凝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家庭流变与县域城镇化的微观机制研究”(编号:24CSH061)的阶段性成果。
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日益完善,农民家庭向县城迁居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事实。本文基于对河南省罗山县的田野调查,以“家计”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透视农民“家庭城镇化”的实践形态与内在逻辑。本文研究发现:农民家庭在城乡迁...
关键词:家庭城镇化 家计 家庭再生产 现代化转型 日常生活 
权变型乡土社会网络与乡村产业集聚发展锁定——基于福建省白沙村紫菜产业“农贸模式”的案例研究
《中国农村观察》2024年第6期79-97,共19页林雪霏 陈昭霖 郑慧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社会组织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编号:21&ZD1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乡村产业集聚是小农户在对接大市场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社会经济形态,也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分析福建省白沙村紫菜产业以农贸市场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低端经营样态,探讨乡土社会网络与乡村产业集聚发展锁...
关键词:乡土社会网络 乡村产业集聚 农贸市场 发展锁定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结构转换与机制创新——以资源约束型村庄为例
《中国农村观察》2024年第6期146-163,共18页何晓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研究”(编号:21&ZD0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理路研究”(编号:G1323524168)的阶段性成果。
打破乡村治理资源瓶颈,是新时期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回应的基本问题。国家资源下乡虽然有利于民生发展,但也意外导致乡村治理的资源依赖问题。对于国家资源退场与村集体经济薄弱的资源约束型村庄而言,要解决好资源依赖问题,需要适应乡村...
关键词:乡村治理 治理结构转换 村民小组自治治理共同体 公共治理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