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作品数:5555被引量:29148H指数:4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陈放张义正李绍才刘世贵孙群更多>>
发文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发文主题:麻疯树大熊猫克隆基因克隆基因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水蛭共生微生物的致病风险及其分离鉴定技术研究现状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232-240,共9页李重言 周智威 段佳丽 代锦 吴江 孙群 
水蛭广泛分布于湖泊、池塘和稻田等淡水环境,其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然而,水蛭体内共生的致病微生物可能通过叮咬或治疗过程进入人体,增加感染风险。这些共生微生物主要分布于水蛭的口腔、消...
关键词:水蛭多样性 共生微生物 分离鉴定技术 致病菌感染 
大熊猫主食竹青川箭竹更新生长发育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四川动物》2025年第2期194-202,共9页王文玲 刘天骄 李雨芯 郑冰权 何飞 彭波 周世强 李德生 冉江洪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项目“大熊猫国家公园野生大熊猫种群与栖息地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绿化基金会CGF2024001)。
2023年4—7月在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岷山山系大熊猫主食竹青川箭竹Fargesia rufa的更新生长特征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川箭竹的发笋期约60 d,平均发笋时间为(30.23±0.71)d,平均发笋量为(5.41±0....
关键词:青川箭竹 环境因子 郁闭度 大熊猫 大熊猫国家公园 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以赛促学激发科研创新以“生命+考古”为径促进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
《教育教学论坛》2025年第10期1-4,共4页谭雪梅 许小娟 孙群 原海兵 
2024年度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融汇:以学科竞赛为引领构建跨学科培育人才新模式”(JG2024-0102);2024年度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学科交叉共育生物考古人才培育模式探究”(JG2024-0100);2024年度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多学科交叉共育边疆民族史人才探索与实践”(JG2024-0156);2024年度四川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学科交叉共育生物考古人才培育模式探究”(GSSCU2024050)。
学科竞赛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养成和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依托“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将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出发点,从组建生命科学和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团队、开放实验室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形...
关键词:学科竞赛 多学科交叉 科研兴趣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牙龈卟啉单胞菌磷酸酶SerB的表达、纯化和晶体衍射
《生物技术》2025年第1期14-19,共6页高洁 杨金敏 杨孟钰 王艳秋 张修月 葛燕 刘彬 吴桃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U21A20409)。
[目的]原核表达和纯化牙龈卟啉单胞菌SerB蛋白,并进行晶体筛选和X射线衍射。[方法]以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SerB蛋白基本特点,借助无缝克隆技术构建pET22b-serB重组质粒,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采用镍柱亲和层析和分子排阻层析纯化重...
关键词:牙龈卟啉单胞菌 SerB 磷酸酶 诱导表达 纯化 酶活检测 晶体 X射线衍射 
产油酵母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4,F0002,共15页乔代蓉 冉雨鹭 李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71535和32071479)。
生物能源是从生物来源的材料制成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分为生物质能、生物燃料、生物气体三大类,具有绿色、低碳、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微生物油作为第三代生物柴油,有可能成为传统化石燃料的绿色替代品,是缓解能源挑战和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生物柴油 产油酵母 油脂合成 调控机制 代谢工程 经济性 
抑制NKCC1/AQP4通路对改善高原脑水肿大鼠神经损伤的作用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耿华丽 李百川 宋旭 夏逸林 周向阳 高静 陈蕾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No.2023ZYD0075);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横向合作项目(No.HX-H2307204)资助。
目的探究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的发病机制,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方法选取6周龄SD雄性大鼠,置于低压舱内,并选定7000 m海拔处理3 d为造模条件,通过测量脑含水量、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破坏程度、脑...
关键词:高原脑水肿 神经损伤 XH-6003 NKCC1 
GDI-GDP解离抑制子的功能研究进展
《生物学杂志》2025年第1期92-97,共6页周婧雅 苏燕珊 唐溶霞 杨晓雅 席德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270166,32070167);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NSFSC014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22SCUH0006)。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剂(GDP dissociation inhibitor,GDI)在植物、哺乳动物等物种中普遍存在,是鸟苷三磷酸酶(GTPases)活性的关键调控因子之一,在GTPases活性调控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GTPases能够结合并水解GTP,GDI可参与调节...
关键词:GDI 肿瘤发生 血管透性 植物极性 植物形态建成 植物抗逆 
一株乳酸乳球菌的分离筛选及其对小鼠结肠炎的作用分析
《四川动物》2025年第1期90-95,共6页张庆庆 黄飞云 唐永军 范振鑫 岳碧松 
动物肠道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可发生在各种动物身上,包括家养动物和圈养野生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失调是引发肠炎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从野生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肠道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该...
关键词:乳酸乳球菌 中华蟾蜍 益生菌 结肠炎 
微生物检测新技术在肉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肉类研究》2025年第2期46-54,I0018,共10页熊颖涵 李重言 李若林 吴饶 周智威 孙宏虎 孙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2470009);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4ZD1000603)。
肉类食品是全球消费者的重要蛋白质来源,但微生物引起的腐败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经典的微生物检测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存在检测时间长、灵敏度低等不足,难以满足现代食品安全保障的需求。近年来,随着肉品微生物...
关键词:肉品微生物 食品安全 经典检测技术 微生物检测新技术 应用 
高寒区裸石弃渣场植被恢复中覆土厚度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影响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年第1期27-33,共7页孙荣 吴建波 王鑫喜 陈凡 王小丹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SQ2019QZKK2004);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部科技项目(HNKJ20-H23).
为了阐明高寒区弃渣场覆土厚度与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功能的关系,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弃渣场开展不同覆土厚度人工草地建植实验.在种植5 a后,采用样方法对地上生物量取样,用双对角线法对土壤取样,分析细菌群落组成和功能在植被恢复5 a后...
关键词:弃渣场 植被恢复 覆土厚度 细菌群落组成 细菌群落功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