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数:1633被引量:191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陆晓云董云於玲玲范松华郁新颜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主题:传承艺术音乐教育高校音乐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鞋类工艺与设计》2025年第6期48-50,共3页周延鹤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域文化不仅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还促进了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笔者分析了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以及地域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策...
关键词:地域文化 环境艺术设计 传承 创新 
拉斐尔绘画的人间理想美
《美化生活》2025年第8期0118-0120,共3页薛文灵 
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路径研究
《当代音乐》2025年第2期26-28,共3页裴子衡 
2024年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计划(SJCX24_1983)阶段成果。
本文探讨了高校音乐教育在生命教育中的应用及渗透途径,发现音乐教育的教育实践活动与生命教育的实现存在紧密联系,在发扬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表现性、综合性、文化性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可以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 音乐教育 高等教育 
吴晋飞天类型特征及其源流初探
《艺术探索》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何志国 李文平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印佛教美术源流研究”(14ZDB058)。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吴晋飞天是汉地最早的佛教飞天形象,根据姿态差异可分为曲体型、平直型及奔跑型。这三类飞天是在古印度巴尔胡特、桑奇大塔及秣菟罗飞天的基础上加上项光简化而成的。吴晋平直型飞天造型对十六国时期飞天影响较多,...
关键词:吴晋飞天 曲体型 平直型 奔跑型 源流 南方移民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赋能钢琴教学的探索
《当代音乐》2025年第1期184-186,共3页罗星宇 夏云静 
南通大学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XS2126)。
数字化已慢慢进入现代教学,在此背景下,数字化为钢琴教学带来了新的探索,钢琴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革新。本文将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如何赋能钢琴教学,如何利用数字化提升钢琴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钢琴教学 教育数字化 信息技术 创新路径 
歌剧表演中男中音换声区歌唱状态探究——以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为例
《音乐生活》2025年第1期75-77,共3页张戈成 王健 
咏叹调《快给大忙人让路》是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具有代表性的唱段。男中音学习该唱段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换声区部分对演唱状态的统一。通过对母音咬字的练习和对旋律中五度和八度音程的演唱练习,可以很好地解决调换声区演唱状...
关键词:歌剧表演 男中音 歌唱状态 咏叹调 歌曲内涵 五度 换声区 演唱状态 
二胡曲《如来藏-袍修罗兰》的创作特色与演奏技法研究
《当代音乐》2024年第12期72-74,共3页周文瑞 
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二胡作品在中国传统国乐创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融合西方作曲技法,具有较高的可听性和艺术性,在国乐创作领域中享有盛誉。本文以其创作的二胡曲《如来藏-袍修罗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如来藏-袍修罗兰》 创作特色 演奏技法 
筝乐作品《行者》演奏技法的力度处理
《当代音乐》2024年第12期82-84,共3页陆媛媛 刘梦薇 
《行者》是魏军先生于2015年根据龟兹音乐《婆罗门引》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该作品的旋律具有明显的龟兹古乐与长安古乐的风味,展现出了独特的异域民族风情,曲中大量的力度变化使得“行者”这一形象在听众面前活灵活现。由于在演奏过...
关键词:筝曲《行者》 演奏技法 力度 音乐分析 
筝曲《袖梦》中乐与舞的融合
《当代音乐》2024年第12期153-155,共3页郭晔昕 陆媛媛 
筝曲《袖梦》是由青年古筝演奏家、作曲家刘乐创作的一首现代筝乐作品,其灵感来源于中国古典舞中的水袖舞。因此,本文从作品简介、水袖舞元素的运用及演奏技法三个层面进行研究,并从轮指、琶音、滑音、摇指四个技法层面探讨水袖舞与古...
关键词:古筝 《袖梦》 水袖舞 演奏技法 
祈通中西、师法自然与人民立场转换——傅抱石绘画笔墨语言创新的时代意义
《江苏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205-213,共9页楚小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艺术资源赋能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依据与实践路径研究”(23BA02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艺术意境观念变迁研究”(21BA021)的阶段性成果。
傅抱石是在20世纪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探索过程中主动探索新的绘画形式语言的典型代表。傅抱石不仅创新了传统绘画语言表现新程式,而且其作品积极反映了新时代人民生活新风尚,这种新程式、新风尚也成为美术史中区分新旧、辨别...
关键词:傅抱石 绘画程式 笔墨语言 美学风格 中国式现代化 山河新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