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宁县教育局

作品数:91被引量:4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张斗和汪涛郑立国郑立国张晓春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理学更多>>
发文主题:文本解读阅读教学教学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更多>>
发文期刊:《教育文汇》《中小学教师培训》《语文学习》《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更多>>
所获基金: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桓公北征
《初中生必读》2025年第4期28-28,共1页张斗和 
桓公北征①,经金城②,见前为琅邪③时种柳,皆已十围④,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⑤流泪。(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桓公北征:桓公,名桓温,字元子,东晋人。北征,指太和四年(369年)北上讨伐前燕。②金城:地名,...
关键词:北征 桓公 金城 琅邪 流泪 十围 
刘霞裳与余论诗
《初中生必读》2025年第3期27-27,共1页张斗和 
刘霞裳与余论诗曰:『天分高之人,其心必虚,肯受人讥弹。』余谓非独诗也,钟鼓虚故受考,笙竽虚故成音。试看诸葛武侯之集思广益,勤求启诲,此老是何等天分?孔子入太庙,每事问。颜子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非谦也,天分高,故心虚也。
关键词:论诗 刘霞 每事问 集思广益 天分 
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为什么是中国:青少版》导读
《初中生必读》2025年第1期54-57,共4页张斗和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本期“经典导读”推荐的红色经典作品是《为什么是中国:青少版》,本书深刻剖析了近现代初期中国四分五裂的根源,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奋斗,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辉煌征程。本书的最后,面...
关键词:百年沧桑 民族复兴 经典导读 面对挑战 青少 经典作品 深刻剖析 挑战与机遇 
“更定”是什么时间
《初中生必读》2024年第9期22-22,共1页张斗和 
“是日更定,余挐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在《湖心亭看雪》的开头,作者张岱明确了自己到湖心亭看雪的时间是“是日更定”。那么,“更定”到底是什么时间呢?教材上有这样的注释: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
关键词:《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 开头 
一道新定义的数列试题评析
《中学生数学》2024年第17期37-38,共2页丁小卫 
十九世纪法国数学家卢卡斯发现的卢卡斯数列类似于斐波那契数列(见人教A版?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的“阅读与思考斐波那契数列”),它们都是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为其前面两项的和.但卢卡斯数列的前两项分别为2和1,而在斐波那契数列...
关键词:斐波那契数列 卢卡斯 试题评析 分析思路 数学家 阅读与思考 
202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Ⅰ卷解三角形试题评析
《中学数学教学》2024年第4期38-40,共3页丁小卫 
通过对2024年高考数学新课标Ⅰ卷与新课标Ⅱ卷中的解三角形试题进行归纳分析,梳理解题方法,总结解题过程中蕴含考查的关键能力、数学思想以及核心素养,并基于此提出教学建议.
关键词:解三角形 试题评析 解法探究 
中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现状调查分析与建议
《中学数学》2024年第13期22-24,共3页丁小卫 
2023年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指向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研究”,项目编号为JK23005.
为了更好地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研究,通过对安徽省某县中学数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探寻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路径.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学习 数学核心素养 调查 对策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初中生必读》2024年第5期34-37,共4页张斗和 
一、走近陈子昂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陈子昂生在富贵之家,年少时有浪漫的豪侠性格,“少任侠,学纵横之术,又喜寻仙访道”。青年时,陈子昂怀抱利器,踌躇满志,从家乡跋涉来到长安,但因朝中无人,满腹经纶无人识。
关键词:陈子昂 伯玉 豪侠 纵横之术 踌躇满志 高蹈 
小学数学阅读现状分析与培养策略探究被引量:1
《小学教学参考》2024年第14期93-95,共3页黄香年 
数学阅读是新课程背景下重要的教学命题,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并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活动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语言及培育数学文化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当前小学数学阅读现状,探讨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路径及方法,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关键词:阅读现状 路径策略 阅读能力 素养发展 
“桑梓”何以指家乡
《初中生必读》2024年第4期26-26,共1页张斗和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马拜见,见面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张乡绅这句话中的“桑梓”指代家乡,他一上来就与范进套近乎,说自己和范进是同乡。“桑梓”出自《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
关键词:《儒林外史》 范进 吴敬梓 种下的 诗·小雅 乡绅 家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