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语学院英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化系

作品数:77被引量:736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伍红军段景文李元李学玲刘昀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主题:《哈利·波特》语言可行性《法国中尉的女人》后现代主义更多>>
发文期刊:《国外文学》《今传媒》《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山东外语教学》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进展——《构式与语言演变》评介被引量:10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第4期314-316,共3页刘玉梅 
重庆社科规划项目基金"构造语法研究"(2008-YY10)的资助
关键词:构式语法 语言演变 语法研究 历史语言学 评介 出版公司 语法化理论 2008年 
论《哈利·波特》系列的叙事结构被引量:12
《外国文学研究》2010年第3期76-82,共7页姜淑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项目批准号:08BWW003】的阶段性成果
《哈利.波特》系列的深层叙事结构由主体、客体、帮助者和反对者四个行动位组成。在叙事过程中,主体与反对者的对立保持不变,而客体与助者则是动态的,由此在表层结构中实现了"相同线索不同故事"的叙事效果。作品主体叙事结构遵循隐喻性...
关键词:《哈利·波特》 行动位 叙事结构 
黑暗中的坚守和期盼——《伊芙琳》女性形象解析被引量:1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142-144,共3页伍红军 
英国现代文学巨匠詹姆斯.乔伊斯在其短篇小说《伊芙琳》中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少女伊芙琳内心对童年时代的追忆,对青年时代的反思,以及对未来婚姻的展望,揭示了男权意识依然强大的现代社会中平民青年女性唯有义务没有权力的生存境遇。以...
关键词:《伊芙琳》  生存困境 女性形象 
概念迁移:语言迁移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5
《英语研究》2009年第2期1-7,共7页姜孟 
语言迁移是二语习得和二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之一。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出现的概念迁移研究进行评介,指出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吸收了近年来"概念研究法"和双语表征研究的基本成果,着眼于从语言与认知的接口——概念层面来审视语言迁移现象,代表...
关键词:语言迁移 概念迁移 概念层面 
媒体语言创新论——以电视栏目名称N_1N_2→N_2N_1现象为例
《理论界》2009年第10期153-155,共3页邓巨 
电视语言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语类。研究电视语言,有助于提升语言普遍规律,促进新闻解读;电视语言堪称语言变化风向标,研究电视语言新现象,对预测语言趋势,制定语言规范并加强其前瞻性具有相当的参考意义。电视栏目名称是整个报道的主题与...
关键词:N1N2→N2N1 创新 可能性 需要 机制 
并置与戏仿:析《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被引量:4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47-150,共4页姜淑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当代英国童话小说研究"(08BWW003)
《哈利.波特》系列通过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的对立描绘了一个托尔金式的"第二世界"。但与经典奇幻不同,作者罗琳将《哈利.波特》中的"第二世界"与"第一世界"在时间与空间上并置,使魔法世界与麻瓜世界相互渗透,古老神秘的魔法世界中充满...
关键词:《哈利·波特》 并置 戏仿 
美国霸权的文化根源和理论支柱被引量:1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60-63,共4页石俊杰 
美国霸权的形成除了依赖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外,还有其深远的文化根源和历史积淀,即霸道意识、天赋使命、实用主义。美国霸权以新干涉主义、霸权稳定论、民主和平论和新帝国主义论为理论支柱。从本质上讲,这些理论的背后,是美国美国要用一...
关键词:美国霸权 文化根源 理论支柱 
从抗震救灾看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被引量:1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9期72-75,共4页石俊杰 
四川地震既是灾难,也是契机。在抗震救灾中,政府反应迅速有序,信息透明,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彰显了以人为本的普世价值观,显现了公民社会的茁壮成长,体现了中国政府较高水平的现代国家管理能力,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亲民形象、中国军队良好...
关键词:抗震救灾 国家形象 软实力 
反英雄哈利·波特被引量:6
《外国语文》2009年第4期82-85,共4页姜淑芹 严啟刚 
哈利·波特与传统英雄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去历险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青春期,跟每个现实生活中的少年一样冲动、叛逆;面对强大的社会势力时常迷惘、失落。他的身上具有现代反英雄的特性。对这一特性的描写使...
关键词:反英雄 哈利·波特 
中国外语教学语境下语用能力可教性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8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67-74,共8页段玲琍 
对中国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准实验定量研究。目的是为了检验语用能力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可教性。62人参加了本实验,33人为明示教学组,29人为暗示教学组,教学目标是四种英语拒绝类型:拒绝邀请、建议、提供和请求。实施了前测、后测和延迟...
关键词:明示教学 暗示教学 语用能力 可教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