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师范学院舞蹈音乐系

作品数:9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王英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笔触审美内涵审美价值审美对象油画笔触更多>>
发文期刊:《陕西教育(高教版)》《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黄河之声》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如何声情并茂地歌唱——以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为例被引量:1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78-80,共3页王英 
"声情并茂"是歌唱者在表演时所要追求的艺术效果。文章结合歌剧咏叹调《啊,我的虎子哥》为例,指出歌唱者只有在通过分析词曲特点、把握整体乐思的基础上,做到以情带声、依声传情、归正字音、形体表演,才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歌唱。
关键词:声情并茂 歌唱 咏叹调 
转化:保护新途径-从遗产到资源——对河曲民歌改编合唱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黄河之声》2013年第4期39-40,共2页顾小英 刘晓伟 
当今社会,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窘境,依托于农耕社会存在的旧有文化形式在新的社会时期,很难在旧有价值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忻州师范学院舞蹈音乐系在近些年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本文中,提出在原有思路和经验...
关键词:遗产 资源 河曲民歌 
二人台许派唱腔特点研析
《黄河之声》2013年第1期19-20,共2页王鑫 
忻州师范学院院级基金项目<二人台音乐与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121);山西省教育厅--姚奠中基金项目;项目编号:(晋教科[2011]9号);<二人台音乐与民族声乐教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1GX13)
山西素有"民歌海洋"的美誉,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二人台小戏是流传于山西西北部、内蒙西部、陕西北部等地区的,具有"长腿艺术"之称。是在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集歌舞、说唱、扮戏、演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是蒙汉人民共同...
关键词:二人台 唱腔特点 民间艺术 新中国成立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专业剧团 业余剧团 
《隋书·音乐志》中“乐工”
《黄河之声》2013年第1期104-106,共3页刘晓伟 
本文通过对《隋书·音乐志》中各种人物资料的梳理,尤其对在隋朝音乐建设中作用重大,数量众多的乐工相关资料的分类与汇总,能够看出,正是这些无名的乐工,承载者一个朝代的主要音乐工作,这对于理解我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多了一些思路与线索。
关键词:《隋书·音乐志》 乐工 
浅谈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被引量:2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3期106-108,共3页王笑寒 杨树为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需要满足市场经济发展、教育改革深化、办学规模扩张等要求,不断增强教务人员的角色意识和综合能力。针对当前我国教务管理队伍结构缺乏合理性、人员缺乏稳定性、创新缺乏持续性的现状,高校需要大力优化教务...
关键词:高校 教务管理 队伍建设 
关于中学舞蹈教学的探讨与思考被引量:2
《黄河之声》2012年第6期68-69,共2页高源 
"大家动手参与,启迪人类本性"。当今的时代,过多的强调所谓的"科学",而忽视了人文精神和艺术。其实,诺大的世界并不是科学所能解决的。如果把科学和人文、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也许作用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舞蹈教学 情感 艺术思维 
《宋史·乐志》中的几条少数民族音乐史料被引量:1
《黄河之声》2012年第4期88-91,共4页刘晓伟 
《宋史》凡四百九十六卷,音乐部分从卷一百二十六(志第七十九)到卷一百四十二(志第九十五),共十七卷,是二十四史中,音乐志所占篇幅最多的。其中有不少涉及到少数民族音乐的记载,从这些为数不多的史料,可以窥得在正与夷的斗争中,少数民...
关键词:《宋史·乐志》 少数民族 音乐 
“霍县秧歌”与“凤秧歌”之比较
《黄河之声》2012年第1期90-91,共2页顾小英 
"霍县秧歌",流传于霍县北杜比村、大张村、库拔村、下乐平、靳比等村的民间舞蹈形式;"凤秧歌"是流传于原平北贾村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但二者从道具的选用上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这一相似,不由得让人想去探究更多的背后因素。本论文从"...
关键词:霍县秧歌 凤秧歌 道具 对比 
浅论油画笔触之美被引量:10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10期69-69,共1页李秉婧 
油画的笔触是艺术家通过用笔(刀或其它工具)接触富有弹性的画布留下的复杂而深具个性色彩的痕迹,笔触与绘画是与生俱来的,它作为一种审美对象和绘画的评判标准,甚至成为艺术家着意追求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目标。它具有以下的审美内涵:
关键词:笔触 油画 个性色彩 评判标准 审美对象 审美价值 审美内涵 艺术家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