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德语系

作品数:55被引量:9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余杨林璐来炯苏蒙黄子健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发文主题:德语机器人诗学观跨文化叙述视点更多>>
发文期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国外文学》《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科普创作评论》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德克的卡夫卡阅读程式研究
《德语人文研究》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林晓萍 
卡夫卡作为彼得·汉德克创作生涯中举足轻重的文学先驱之一,对汉德克中期乃至后期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卡夫卡式写作风格中,汉德克逐步经历了从模仿接受到批判否定的演变,并最终发展出独立于卡夫卡的文学概念。在对卡夫卡的...
关键词:彼得·汉德克 卡夫卡 阅读行为 重复书写 互文 
拉丁铭文全集计划和执行方案
《数字人文研究》2021年第4期15-29,共15页特奥多·蒙森 石双彬(译) 
德国学者蒙森是19世纪语文学"大科学"的主要组织策划者。他在计划书《拉丁铭文全集计划和执行方案》中指出,全集的成功与否既取决于能否将所有铭文以恰当的方式汇编成册供人使用,也取决于能否为以后的铭文编辑者和金石学学者的研究做好...
关键词:语文学 拉丁铭文 大科学 蒙森 数字人文 
谈非精准科学之价值被引量:2
《数字人文研究》2021年第4期12-14,共3页雅各布·格林 陆玲怡(译) 程林(注) 
雅各布·格林将科学分为"精准科学"和"非精准科学",前者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门类,后者则涵盖历史、语言、法律学等人文领域。"精准科学"因其为生产力带来的巨大价值受到重视,"非精准科学"虽无法要求精准计算,但能不断走向...
关键词:科学 精准科学 非精准科学 语言 历史 文化 
德国语文学经典文献与数字人文基础工作思维的萌发
《数字人文研究》2021年第4期11-11,共1页程林 
数字人文与传统语文学有诸多交集。19世纪中期的德国语文学在部分领域与数字人文基础工作的理念不谋而合,例如雅各布·格林(Jacob Grimm)"非精准科学"的精准化愿景和特奥多·蒙森(Theodor Mommsen)的学术大工程。格林在题为《谈非精准...
关键词:数字人文 经典文献 语文学 精准化 雅各布·格林 19世纪中期 纯粹化 
"精准人文"何以可能——盖哈特·劳尔教授访谈被引量:4
《数字人文研究》2021年第2期3-8,共6页盖哈特·劳尔 程林 
计算机技术使人文学者在指尖之间获得了很多始料未及的新研究机遇.当今人文研究面临两种选择:继续定位为自然科学的对立面,或与自然科学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成为"精准人文".虽然学习新技术工具等并非易事,但学界对数字人文的接受程度正在...
关键词:精准人文 德语区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学者 专业信息学 
科幻的争议:赞许性赋能和“误导性”批评——以科幻作品中的机器人养老讨论为例被引量:2
《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3期110-115,共6页程林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德国文学‘早期机器人’书写研究”(项目号:20CWW018)的阶段性成果
科幻作品能否用于预测未来或推理论证,这在国内学界并非自明。科幻作品有时会被过度赋能,有时则被批评有误导性。科幻作品本是虚构艺术,其未来想象可能成为现实,但预测未来和对应现实却非科幻的义务。与其批评科幻作品有误导性,不如合...
关键词:科幻 机器人 机器人伦理 机器人养老 
主持人的话
《科普创作评论》2021年第2期23-23,共1页程林 
早期机器人想象和叙事史研究是当前机器人人文社科研究的基础之一,因为当前的机器人想象和叙事绝非无源之水,这在西方机器人叙事中尤为明显。机器人的概念、内涵是丰富而非单一的,不同子概念可能会导向不同的讨论话语,人机关系的模式也...
关键词:机器人 人文社科研究 人机关系 主持人 发展脉络 叙事 概念 想象 
“人转向”:为何机器人跌入的是恐惑谷而非恐怖谷?被引量:7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0年第5期93-97,共5页程林 
森政弘的概念“不気味の谷”多被译为“恐怖谷”,但本文认为“恐惑谷”与其词汇内涵、概念本身、问题脉络、接受情况和现象成因等更吻合。类人机器人引发了人的自我、同类和“它者”认知困惑,进而引发人的排斥、不安或害怕,这种“恐惑...
关键词:恐怖谷 恐惑谷 机器人 森政弘 自我认知 
塔罗斯: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古希腊传说与史诗中的塔罗斯形象一瞥被引量:1
《科普创作》2020年第3期33-39,共7页尚冰 程林 
2018年,美国学者阿德里安·梅尔(Adrienne Mayor)的作品《诸神和机器人》(Gods and Robots)问世,立刻吸引了古典学界与机器人领域的广泛关注。梅尔认为,机器人、皮格马利翁的雕像以及青铜机械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造出,而非生成"(made,not ...
关键词:机器人 皮格马利翁 自动机械 人造生命 基因改造 塔罗斯 阿德里安 梅尔 
德国公法基金大学模式探究
《高教探索》2020年第8期33-36,65,共5页杜卫华 任平 
国家社科项目“德国民族文化自信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18BKS062)的成果之一。
2003年德国部分联邦州修改了高校法,准许高校以公法基金会的形式存在。德国高校的改革中以德国下萨克森州和黑森州的模式最具有代表性。下萨克森州的哥廷根大学以校长委员会、基金理事会和评议会的互动为中心,强化了校长委员会的地位;...
关键词:德国大学 公法基金 大学改革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