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作品数:464被引量:532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蒋长清徐琳苏敏唐薇谢小燕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主题:音乐土家族教学高校声乐教学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构建新时代音乐学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研究与管理)》2024年第11期77-82,共6页肖罡 陈海珍 
2022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项目)“新师范背景下音乐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22149)。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章针对音乐教育面临的现状与挑战,深入探讨了“能力型”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首先分析了音乐教育在全球化与信息化浪潮中的现状和需求,指出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并强调了新时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紧迫性...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 能力型 人才培养模式 
再论“川腔”的形态特征——以成渝地区重点寺庙为例
《黄河之声》2024年第21期32-35,183,共5页胡炜光 
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汉传佛乐十方腔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3YJC730003)。
“川腔”是成渝地区僧人对本地梵呗的统称,成都文殊院、峨眉山、重庆罗汉寺等十方丛林均为“川腔”传习的重要道场。僧人的云游参学使“川腔”梵呗在成渝地区各大寺庙中保持着曲、名、词的一致性,这些通用梵呗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主腔,...
关键词:川腔 通用性 主腔 形态特征 
论彭水苗族民歌的多元化形态特征
《艺术评鉴》2024年第11期99-104,共6页胡炜光 刘子涵 
2022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名称:渝东南民歌类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旅游开发融合研究,项目编号:22SKGH423;2021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名称:双培计划十年实践下的重庆市乡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GX-388。
彭水苗族民歌是重庆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其保留着苗族的民族性特征,另一方面,带有明显的西南民歌地域风格,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特色。本文将从音乐形态分析入手,对彭水苗族民歌的核腔、调式、节奏节拍、旋律形态、调式与终止式、...
关键词:彭水 苗族民歌 音乐形态 多元化特征 
实施美育浸润行动,让美育成为学校全面育人的生长点——教育家期刊社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教育家》2024年第S1期46-50,共5页隆强 孙东 孙晓晴 王艺 杨红 马利芳 张桂芝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中强调,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美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环,能够提升青少年的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进而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
关键词:学校美育 全面育人 中小学校长 立德树人 实践策略 创造活力 激发创新 五育 
论汉传佛乐的内核、外延与分层依据
《黄河之声》2024年第8期16-19,共4页胡炜光 
202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汉传佛乐十方腔研究》(项目编号:23JYC730003);2021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汉传佛乐十方腔及区域变体研究——以重庆市重点寺庙为例》(项目编号:21SKGH234)阶段性研究成果。
汉传佛乐融合各类传统音乐精髓,成为宗教性与世俗性、地域性与超地域性等多种风格的复合体。文章根据汉传佛乐风格差异进行分层,初步认为汉传佛乐由内核与外延共同构成,其中十方腔乃内核,集中体现宗教性与超地域性特征,乃汉传佛乐之本质...
关键词:汉传佛乐 内核 外延 风格特征 
论涪陵焦石山歌的核腔及其发展方式
《戏剧之家》2024年第10期57-59,共3页胡炜光 
2022年重庆市教育文员会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渝东南民歌类非遗的活态传承与旅游开发融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2SKGH423;2021年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培计划十年实践下的重庆市乡村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1-GX-388;2021年长江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民歌新创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2021343。
焦石山歌作为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古代巴渝曲在当代的有机传承。文章在对涪陵焦石山歌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核腔理论对其形态进行剖析,初步确定焦石山歌采用了三音列“La—Do—Re”与“La—Do—Mi”作为核腔,两种核腔以...
关键词:焦石山歌 核腔 发展方式 
渝东南彭水道场仪式音乐形态特征探析
《黑河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165-170,共6页刘志燕 
2020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彭水民间道场丧葬仪式的音乐人类学研究”(20SKGH224)。
渝东南彭水道场是在当地农村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丧葬仪式,仪程进行中始终伴随着唱腔及打击乐器的演奏。仪式音乐作为仪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厘清仪式中音乐的具体面貌及特征对于全面认识仪式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对渝东南彭水梅子垭乡道...
关键词:渝东南彭水县 道场丧葬仪式音乐 音乐发展手法 
课程思政教育与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内容及实践的融合探究——以重庆民歌为例被引量:1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年第1期21-25,73,共6页胡炜光 肖珺 
2021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抗战时期重庆抗日歌咏活动的文化价值研究”(项目号:2021NDQN95);2021年长江师范学院校级教改课题“民歌新创在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号:JG2021343)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重庆民歌为例,对“三全育人”视野下课程思政教育与高校民族民间音乐课程内容及实践的融合进行探究,初步认为在课程思政方针的指引下,课程教学内容上应首先选择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爱国爱党题材的歌曲进行传唱,并在此基础上对重庆...
关键词: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重庆民歌 教学方法 
汉传佛教梵呗“十方腔”音乐形态研究被引量:1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27-34,共8页胡炜光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汉传佛乐十方腔研究”(23YJC730003);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汉传佛乐十方腔内核及区域变体研究——以重庆的重点寺庙为例”(21SKGH234)的阶段性成果。
汉传佛乐“十方腔”通行于我国各大寺庙中,其甚少受到民间音乐影响而在全国范围内保持着相对的统一性,乃汉传佛乐之核心部分。因此通过剖析“十方腔”的音乐特征,不仅揭示了汉传佛乐之本质形态及审美风格,还有助于挖掘汉传佛乐“华化”...
关键词:汉传佛教 十方腔 形态特征 产生原因 
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4+2”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科学咨询》2023年第24期27-30,共4页周永红 
2023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音乐表演‘4+2’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33406)。
聚焦新文科背景下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促进多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推动传统文科更新升级。从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平台搭建等方面,探寻“四能”...
关键词:新文科 音乐表演 “4+2”高素质应用型 人才培养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