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社会人类学民俗学学院

作品数:106被引量:249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吴轶寒马自祥苏依拉撒军吴彩梅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主题:藏族民俗文化民俗伊斯兰教回族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甘肃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阿欧怜儿”的程式和主题被引量:6
《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158-162,共5页戚晓萍 
程式与主题是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中的两个概念,用以分析口头诗歌的编创技巧。阿欧怜儿是西北民歌"花儿"中"洮岷型花儿"的一个类别,以演唱中歌者的即兴创作见长。阿欧怜儿的程式包括其韵文程式、词句程式和衬词程式;按照民众的分类...
关键词:程式 主题 花儿 阿欧怜儿 
关于田野记录的几点思考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222-223,共2页吴轶寒 
"田野作业"亦称"田野调查",是一种到调查对象所在地搜集实际资料的方法。在田野作业过程中,田野记录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田野作业的成败。本文从田野记录的原则、田野记录的类型、田野记录应解决好的问题三个角度进行了...
关键词:田野记录 田野作业 实地调查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人际互动模式差异的浅析被引量:1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6-8,共3页姜慧文 
在网络空间中,人们通过建立的虚拟身份进行互动形成了一个生活空间即虚拟社会,虚拟社会的人际互动有跨时空性、去社会性和自律性等特征。由于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的差异,引发了一些问题,比如真实性问题、控制问题和伦理问题...
关键词:虚拟社会 现实社会 人际互动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被引量:3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173-176,共4页吴轶寒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正在逐渐消失,其生存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特...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保护 
现代汉语新词语的社会文化信息探究——基于171条汉语新词语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5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57-60,共4页赖天能 宋国庆 苏长枫 
通过对语言,特别是语言中最活跃敏感的部分——词汇——的观察和分析,去探究现代汉语新词背后所蕴涵的丰富社会文化信息,描绘和建构了当前社会转型期下的社会生活图景和社会变迁模式,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和方向具有重要...
关键词:汉语新词 社会文化信息 社会生活图景 社会变迁模式 
回族家庭角色的规范与结构——关于民俗控制论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23-26,共4页马忠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北民族地区的社会分化与和谐发展研究"(08XMZ001)
民俗控制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在社区整合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民风淳朴的传统回坊,民俗型塑着回族家庭角色的规范与结构。民俗控制是和谐回族社区构建中的一个重要文化资源。
关键词:回族 民俗角色 民俗控制 
浅谈穆罕默德·阿布杜的“信仰理性”观被引量:1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70-73,共4页马福元 
伊斯兰现代主义者穆罕默德·阿布杜认为伊斯兰教将理性提高到了首要地位,从而使人的理性与真主的启示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对这一思想的诠释,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阿布杜 信仰理性观 
伊斯兰教妇女观的社会性别解读被引量:2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81-85,共5页董锦霞 
伊斯兰教妇女观,在主体方面体现了"男女相生"、"性别和谐"的观念,凸现了妇女作为"人"的社会属性。但是,建立在封建父系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伊斯兰教的妇女观也摆脱不了时代的局限性。在实际生活中,男尊女卑、男权至上的意识仍占伊斯兰教妇...
关键词:伊斯兰教 妇女观 社会性别 
畲族乡村居民生活习俗变迁初探被引量:2
《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7-8,共2页兰国平 
以文化研究为理论背景,通过对畲族乡村社区的调查研究,把传统与现代紧密的结合起来,重点剖析了畲族乡村民居结构、婚姻形式和传统服饰三个方面,以此来说明社会的发展给畲族传统社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关键词:畲族 生活习俗 变迁 
重塑高职学生的价值观被引量:1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46-48,共3页兰国平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都在不断扩大,其发展呈现出一个崭新的局面。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在社会重重压力下,高职学生的价值观也有所动摇。调整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重塑高职学生的价值观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职学生 价值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