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作品数:4011被引量:8461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李倍雷凌继尧王廷信徐子方长北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主题:艺术艺术学图像艺术史艺术学理论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在线健康信息系统信息表征适老化引导设计研究
《包装学报》2025年第2期30-39,共10页侯冠华 刘琼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22BG139)。
为提升老年用户健康信息系统检索体验,通过分析信息表征(文本、音频、图像)与任务情境(简单、复杂)对老年用户检索绩效、认知负荷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探究健康信息系统信息表征的适老化设计,提出不同任务情境下适合老年用户的信息表征设...
关键词:健康信息系统 用户检索体验 信息表征 任务情境 适老化 
2024艺术学理论:多维度推进自主理论建构
《中国文艺评论》2025年第2期29-43,I0001,I0002,共17页卢文超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艺术理论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22ZD04)的阶段性成果;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项目批准号:19ZD01)的阶段性成果。
2024年,艺术学理论的发展总体上呈现五方面的态势。在艺术理论方面,对基础理论和基本问题的探讨不断加强,学科基础进一步夯实;在艺术批评方面,自主性艺术批评实践不断深化,话语体系进一步构建;在艺术史方面,对中国艺术史的书写和反思成...
关键词:艺术理论 艺术批评 艺术史 艺术跨学科研究 艺术与科技 
从考古遗址“岩图”探讨中国艺术起源--以柿子滩“岩图”为例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15-123,152,共10页李倍雷 
国家哲社科基金重点课题“二十六史《艺术传》体系及相关问题研究”(19AZS001)阶段性成果。
对于山西临汾吉县柿子滩遗址发现的“岩图”,学界有不同观点与阐释。其中一种观点认为该图“人神”是曲肘双手举杆,表示“立杆测影”,否定了“生殖崇拜”等说法。这个思路无疑是合理的阐释。为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论,图像顶部七个弧...
关键词:艺术起源 柿子滩岩图 北斗七星 天官图 
宋元山水画跋中“追忆性”题咏的文化初探
《合肥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133-137,144,共6页左雯倩 李倍雷 
国家社会科学艺术学项目重点课题“基于二十四史《隐逸传》的传统艺术隐逸主题体系研究”(24AA003)。
据书画著录所载,宋元时期山水图卷中留存着大量“追忆旧游”主题之画跋,它们既是个体审美情绪的兴发,也是群体艺术经验的延续,具有鲜明“互文性”特征。此时卧游观念之风行与“图真”理想的成熟也促使观者开始有意识地记载“思与境偕”...
关键词:山水画 追忆性画跋 诗画合璧 生命观 
活历史:一种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探析
《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5-19,156,共16页方李莉 刘侗勋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1ZD10)的阶段性成果。
“活历史”的概念最早由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提出,被费孝通所完善,并在中国艺术人类学界的不断运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当今为人类社会所应用的不仅仅是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亦越来越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文资源具有“遗产资源...
关键词:“活历史” “三维一刻” 艺术人类学 遗产资源 
中国画冷逸传统的现代性调适——从罗聘到虚谷的笔墨演绎
《文学艺术周刊》2025年第3期28-31,共4页季旭东 
扬州画派与海上画派在中国画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扬州画派敢于突破传统绘画的束缚,以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海上画派则兴起于近代上海地域,在商业文化繁荣与中西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呈现出更为多元和...
关键词:扬州画派 海上画派 冷逸 中西文化交融 虚谷 传统绘画 个性色彩 审美感受 
北宋书学的尚意与重韵
《中国书法》2025年第2期179-181,共3页夏焓萌 
本文着重从理论上对宋代书学中的『意』和『韵』两个核心概念进行阐发,在探究思想成因之上,力求揭示二者的审美旨趣和贯通的内在共性。进而对其审美内涵进行归纳,以期彰显出北宋书坛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尚意 观韵 物我关系 审美体系 
吴越阿育王塔的技术与观念
《美术研究》2024年第6期42-49,共8页于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五代两宋“阿育王塔”研究[19CZS035]阶段性成果。
阿育王塔是佛教传播及佛教艺术中最为成功的视觉符号之一,五代吴越国阿育王塔为理解中国阿育王塔多义的象征性提供可能。本文将吴越阿育王塔放置在佛教物质文化脉络及佛教舍利供养实践的传统中进行观察,为其来源、制作及视觉逻辑建立新...
关键词:阿育王塔 佛教传播 视觉关联 宗教理想 
王尧历史散文的影像化阅读——以《日常的弦歌:西南联大的回响》为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4年第6期213-219,共7页陈悦 
江苏省哲学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日本所藏中国电影的史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YSB007);江苏高校哲学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电影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研究(1968-2023)”(项目编号:2023SJZD109)的阶段性成果。
王尧的历史散文集《日常的弦歌:西南联大的回响》以散文式独特的叙事结构回溯了五四以来的文化精英裹挟在历史时代洪流中所保持的精神气度和卓越风姿。从镜头语言、蒙太奇式的剪辑组接、风格化的构图以及画外音等影像呈现方式,通过文学...
关键词:王尧 《日常的弦歌:西南联大的回响》 散文文本 影像化 
“以竹代塑”背景下竹编地域特征融入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基于浙江竹编非遗项目的考察
《世界竹藤通讯》2024年第6期63-69,共7页孙巍巍 邢玉婷 李德君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宋韵文化介入浙江非遗文创产品的价值挖掘与提升策略研究”(Y202351155);湖州师范学院“四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遗文化融入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耦合机制研究”(JG202357)。
竹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目前存在着产品种类保守、创新不足、对年轻消费人群吸引力不够以及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在“以竹代塑”的背景下,竹编文创制品越来越受到传统手工艺人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文章分析了传统竹编所具有的文...
关键词:东阳竹编 嵊州竹编 文创设计 以竹代塑 地域性特征 浙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