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师范学院中文系

作品数:254被引量:456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李胜魏洪丘李文莉向莉邹菡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主题:语文小说散文杜甫诗歌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白鹤梁石刻题名人考按续六十六则被引量:3
《三峡文化研究》2007年第1期250-261,共12页李胜 
白鹤梁题刻,共有留题姓名者五百人。考明这些题名人的生平行实,无疑有助于石鱼文字的正确解读,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甚至开拓出新的学术领域。遂曾着意辑录相关材料,并仿姚觐元、钱保塘氏《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之例略为按语。
关键词:涪州 生平行 姚觐元 题刻 蜀中广记 宋史全文 续修 转运判官 成都府路 《宋史》 
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的音乐化倾向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198-202,共5页袁联波 
2006年重庆市教委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研究"(项目编号:06JWSK098)的成果之一。
音乐性是当代中国实验话剧文体实验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尽管越来越强调自身的本体属性,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却依然对音乐性情有独钟,并且在话剧文体的整体性调适中达到了富于乐感的新境界。当代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的音乐性追求主要体现在...
关键词:实验性话剧 文体 音乐化 当代中国 
知识分子代言何以可能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3-5,共3页魏旭 
在《知识分子论》中,萨义德认为在现代社会作为代言人角色的人文知识分子日益成为专业人士从而丧失批判现实的威胁;萨义德认为非政治性的知识存在的不可能,在现代社会只有成为相对于专业人士的业余者,知识分子批判现实才得以可能。
关键词:知识分子 专业人士 业余者 批判现实 可能 
电子游戏与电影产业在融合中的冲突被引量:9
《电影艺术》2007年第2期115-117,共3页袁联波 
教育部2005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电子游戏对艺术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05JA760013)阶段性成果
电子游戏和电影产业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对技术极度依赖、发展势头强劲以及艺术形式、制作方式、娱乐兴奋点等方面都有共通性,但也存在着很大的互补性——较之于电影,电子游戏的受众市场前景更为广阔,而发展已很成熟的电影则可在艺...
关键词:电影产业 电子游戏 冲突 产业合作 产业化道路 艺术形式 制作方式 市场前景 
论新时期实验话剧文体与创作主体的身份、“角色”意识
《戏剧文学》2007年第3期17-22,共6页袁联波 
作为戏剧主要创作者,剧作家和导演之间的关系历来为研究者们所关注,为了区别以往人们常常将后者称为二度创作,有所谓剧本为一剧之本的说法。雷蒙·威廉姆斯将文本与表演的关系从四个方面做了探讨。1、言语表演,剧作家了解演出条件,也就...
关键词:话剧导演 身份意识 改革家 剧作家 文体 创作主体 实验性 实验话剧 
新时期实验性话剧的文体“规范性”
《中国戏剧》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袁联波 
2006年重庆市教委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中国实验性话剧文体研究>成果之一;编号为06jwsk098
新时期实验性话剧是在对中国传统话剧的反叛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1980年代前期,中国戏剧界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戏剧观大讨论,呼应着当时活跃的实验性话剧创作。戏剧观变革以及相应的创作实践给中国话剧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于是...
关键词:话剧创作 文体变革 实验性 中国传统 戏剧观 自由性 80年代 中国戏剧 
古人笔下的春节
《语文天地(初中版)》2007年第2期26-27,共2页朱安义 
古人将正月初一称为元日。隋代杜台卿《玉烛宝典》云:“正月一日为元日,亦云三元:岁之元,时之元,月之元”。后世民间以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又叫阴历新年,是我国最隆重的民间节日。过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新年 初一 春节 
论儒家乐论的伦理政治型特征被引量:2
《学术论坛》2006年第7期73-76,共4页杨雅丽 
重庆市教委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jwsk09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中国学术始终将道德伦理与社会政治作为话语主题之核心,儒家乐论即呈现出鲜明的伦理政治型特征。儒家认为乐“与政通”,能折射出政治之得失与道德之盛衰,因而察乐可以知政。儒家认为礼和乐都具有治国...
关键词:礼乐 察乐知政 道德精神 乐教 
论四部分类法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6期99-100,共2页高月 
关键词:四部分类法 目录学著作 分类方法 发展演变 经籍志 图书 
论加强青年大学生的人文教育被引量:14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168-169,共2页张聚华 
从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论述了新世纪加强青年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强调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是适应世界各国在人才方面竞争的需要,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教育 人文修养 科学精神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