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古田县新元食用菌研究所

作品数:40被引量:4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丁湖广黄贺陈夏娇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银耳银耳菌种生物学特性茶薪菇栽培更多>>
发文期刊:《现代种业》《食用菌》《特种经济动植物》《新农业》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七)——银耳生产主要病虫害防控及栽培失败原因分析被引量:2
《食药用菌》2013年第5期277-281,共5页丁湖广 
1常见霉菌1.1木霉木霉又名绿霉,常发生在银耳培养料内,也侵染子实体。其菌丝生长浓密,能缠绕、切断寄主的菌丝,还会分泌毒素,使培养基变黄消解。危害严重时,培养料全部变成墨绿色,发臭变软,
关键词:银耳 栽培 失败原因 霉菌 病害 虫害 防控 
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六)——银耳HACCP控制有机栽培被引量:1
《食药用菌》2013年第4期225-226,242,共3页丁湖广 
有机栽培倡导用自然、生态平衡的方法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禁止使用农用化学品,以生产无污染的、安全的农产品。HACCP是英文"Hazard Analysic Critical Control Point"(即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的首字母缩写,是一个国际认可的,保证农产...
关键词:HACCP 有机栽培 控制点 监控 银耳 
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五)——反季节栽培与特殊安全设置栽培被引量:4
《食药用菌》2013年第3期162-166,共5页丁湖广 
1高山反季节夏季栽培1.1接种时期夏栽银耳在南方适合于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区,一般3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可先后接种栽培4批。北方只要夏季自然气温不超30℃的地区,一般全年均可栽培。1.2改善基质夏季水分易蒸发,培养基含水量需适当提高。采...
关键词:银耳 栽培 反季节 低海拔 营养罐 安全罩袋 安全容腔 
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四)——出耳管理及采收加工被引量:1
《食药用菌》2013年第2期87-92,共6页丁湖广 
1幼耳生长发育期的管理菌袋经过割膜或划线增氧后,菌丝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进入原基分化、幼耳发育阶段,相应的日程管理见表1,主要须掌握的有以下6个方面。
关键词:原基 子实体 生长发育 成熟 采收 脱水烘干 贮存 
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三)——接种培养与菌袋开口增氧诱耳
《食药用菌》2013年第1期26-29,共4页丁湖广 
1菌种搅拌由于银耳菌种瓶内银耳菌丝多在菌瓶上部,香灰菌丝多在菌瓶下部,而底部还有部分未长到菌的培养料,所以银耳菌种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拌种。混合均匀的菌种可提高菌袋出耳率,使出耳快。未混合均匀的菌种可能导致接入料袋内的种块没...
关键词:银耳 拌种 接种 培养 排场 诱耳 
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二)——银耳的栽培季节与培养料制袋被引量:2
《食药用菌》2012年第6期325-329,共5页丁湖广 
正银耳培养料栽培是取代传统的木材(原木或段木)栽培,主要以杂木屑、棉籽壳等为原料,辅以麦麸、蔗糖、石膏等作为培养料,进行塑料袋或罐、瓶式栽培。目前我国银耳产量的95%为培养料袋栽。
关键词:银耳 栽培季节 培养料 配方 配制 装袋 灭菌 
银耳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一)——银耳的生物学及生态特性被引量:2
《食药用菌》2012年第5期278-281,共4页丁湖广 
正银耳生产被称为一种快速高效农业产业。在"银耳之乡"福建省古田县有"千家万户银花开,不尽财源滚滚来"之说。银耳生产成为当地农民生财致富实现小康的主要经济来源。银耳室内立体栽培(图1),一户农家只要建造56平方米面积的菇房4个,一...
关键词:银耳 生物特性 生理特性 生态特性 
食用菌规模种植实用技术
《农村百事通》2012年第3期27-35,共9页丁湖广 
食用菌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产区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项目。从食用菌种植现状看,绝大多数是单家独户的分散化生产经营,其弊端是难以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和生产经济效益低下。食用菌主产区的成功经验是:有规模...
关键词:食用菌产业 规模种植 实用技术 农民脱贫致富 经济效益 生产经营 市场风险 种植现状 
银耳菌种规范化生产工艺讲座(六)——银耳菌种退化与病害预防技术
《食药用菌》2011年第2期13-16,共4页丁湖广 
1菌种退化的原因与防止措施 通过自然选育、有性杂交、人工诱变和细胞融合等方法,选育出优良菌株,再经过菌丝无性繁殖,应用于生产。从遗传学上看,这样无性繁殖后代,一般都能保持固有的遗传特性。但一个新菌株育成后,经数年推广,由于种...
关键词:银耳 菌种 退化 原因 纯化 病害防治 
银耳菌种规范化生产工艺讲座(五)——银耳菌种培养管理与菌种质量鉴别被引量:1
《食药用菌》2011年第1期28-30,共3页丁湖广 
1 菌种培养管理关键技术 获得优良的品种只是菌种分离或选育走完第一步,而按照其种性要求,人为创造相适应的环境条件使其继续健康生长则颇为重要。如果培育环境不适应,会造成种性退化,甚至导致菌种萎缩死亡。以下介绍菌种培养科学...
关键词:银耳 菌种 培养 质量 鉴别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