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所

作品数:28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宋晓霞晓元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雕塑中国美术中国画创作美术史中国山水画更多>>
发文期刊:《建筑知识》《公关世界》《艺术评论》《美术观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世纪青年雕塑家创作现状分析被引量:1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11期78-84,共7页刘礼宾 
20世纪90年代,中国重点美术院校雕塑专业相继进行了教学改革,这一改革的成果在21世纪得以呈现,并表现出了独特的时代特点,尤其在青年雕塑家群体中尤为突出。他们在雕塑创作上突破了传统的固有形式,大胆与时代新兴事物相结合,运用不同材...
关键词:青年雕塑家 雕塑 雕塑创作 现象分析 美术评论 
中国当代雕塑创作四十年管窥被引量:1
《美术研究》2018年第6期15-19,共5页刘礼宾 
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雕塑”是个相对特殊的艺术领域。从“传统雕塑”到“现代雕塑”的转化过程中,“雕塑家”的构成群体、“雕塑”的服务对象皆被釜底抽薪一“雕塑家”成为了主要继承西方雕塑传统、学院毕业的从业人群;“雕塑”从...
关键词:雕塑创作 中国当代 服务对象 转化过程 现代雕塑 传统雕塑 现实生活 内心世界 
最珍贵的记忆
《金山》2018年第2期6-7,共2页邵大箴 
我是镇江丹徒人,丹徒高桥镇是我的故乡。远离故乡的我,对镇江、丹徒和高桥总有一种复杂的乡情、乡恋。'人是故乡好,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故乡的一切,在我心目中,仿佛蒙上一层雾纱,显得分外神秘和令人向往。多少年来,作为游子,镇江。
语言,作为一条线索——《雕塑的语言》读后感
《世界美术》2017年第2期125-128,共4页刘礼宾 
威廉·塔克(William TuCker)的《雕塑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SCULPTURE)成书于20世纪70年代,尽管至今已经近50年,2017年此书中文版出版,读来仍然让笔者兴奋不已。
关键词:语言 雕塑 读后感 LANGUAGE 20世纪70年代 
“超越性”在中国当代艺术界的缺失被引量:1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80-89,共10页刘礼宾 岳中生 
本文重提的"超越性",实际是作者对当代艺术再次梳理和反思的过程中所理出的当代艺术发展的可能性线索。现代艺术发展的背景、当代艺术的纷繁现象、艺术家的身份都结合现象得以论及。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评论的各个层次,也由于作者在...
关键词: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界 艺术发展 艺术理论 艺术评论 作者 艺术家 艺术史 
“视觉的阀——王煜”研讨会
《东方艺术》2015年第6期19-47,17,共30页杭春晓 王煜 贾方舟 吴鸿 杨建国 杨维民 吴洪亮 夏可君 刘礼宾 段君 盛葳 付晓东 王萌 高勇 
时间:2014年10月21日下午2点地点:和静园茶人会所杭春晓:这次研讨会规模不是很大,大家坐下来聊聊,包括王煜以前的作品,还有展览现场的新作。王煜从鲁美毕业,后来进入到北京年轻一波的艺术家中,潜心水墨创作;有过表现主义阶段,然后是我...
关键词:熟宣 表现主义 知识系统 王煌 主体性 水墨艺术 王盛烈 纸本 水墨人物画 客观再现 
国画人物画骁将马国强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14年第8期5-15,2+130,共11页邵大箴 
在当今国画人物画领域,马国強是一位智勇双全的骁将。说他有智,因为他不只练手头工夫,只顾绘画实践,还善于用心思考艺术问题和探索创新之路;说他有勇,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他从事的社会工作上有股不怕风险、不计得失的闯劲。从河...
关键词:人物画 国画 马国强 艺术创作 河南大学 《大河报》 绘画实践 创新之路 
体悟自然,虔诚与超越——卢禹舜的山水画创作被引量:2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21-23,共3页邵大箴 
中国山水画有深厚的美学理论基础,有丰厚的实践经验积累,也有绚丽多彩的样式、风格和笔墨规范。20世纪以来,在西学东渐的热潮中,又适当借鉴和吸收了西画的造型观念和经验,产生了融合中西的新体貌。山水画的表现语言及其承载的文化...
关键词:山水画创作 卢禹舜 体悟 虔诚 经验积累 笔墨程式 中国山水画 美学理论 
写,不仅是一个动作
《美术研究》2012年第3期11-11,共1页刘礼宾 
伴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当书法之“写”与绘画之“画”的关系被强调之后,绘画中的“写”的问题就变得越来愈重要了。“士人画”的倡导者苏轼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除了技法上的考虑,还应有抒发性灵,乃至对于诗、画“意境”...
关键词:动作 “写” 文人画 “画” 倡导者 士人画 郑板桥 赵之谦 
我们不只观察这个世界,而且对它发问
《建筑知识》2012年第4期112-113,共2页王青云 宋晓霞 
a+a:从您多年的学术研究来看,您一直致力于打破"传统—现代"、"东方—西方"、"学院(在编)—市场(在野)"这种二元对立的历史观,将这些因素放到一个统一的结构中来关照,由此对抗、对立化为了共存、共栖。那么在这样一个理论...
关键词:世界 学术研究 二元对立 当代艺术 历史观 结构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