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品数:134被引量:15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高宏宇梁晓涛吴彩霞李士珍李士珍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主题:大学生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多>>
发文期刊:更多>>
所获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对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
《乡村科技》2025年第5期9-13,共5页李一吉 龚穆菁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政课建设研究”(2024RCXM13);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两个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创新团队”(TDS202313);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李一吉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思想政治教育团队(ZSZXTD2101)研究成果;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培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成果。
在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者深入探讨发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优化农村的自然环境,还能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增强社区的和谐稳定。基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研究者提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支撑乡...
关键词:农村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 政策支持 社会治理 
“大思政课”赋能乡村振兴的思考
《农村农业农民》2025年第2期106-108,共3页王可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2021ZX03);思想政治教育(团队)(ZSZXTD2101)。
“大思政课”作为一种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赋能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创新思政教学模式、挖掘乡村振兴生动素材、组建协同育人师资队伍等具体策略,“大思政课”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大思政课 乡村振兴 理论逻辑 实践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研究》
《高教探索》2024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杨慧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高校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亲近教育主体、是否认同教育内容以及是否接受真理的感召。亲和力不足...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 认同教育 提升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与实践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 思政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探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2024年第12期219-222,共4页高云汉 
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共同开展是新时代党中央对我国高校提出的新要求,在注重思想素质教育建设的新时代如何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加以创新转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是各高校未来发展中的首要解决问题。高校思想政治...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效性 有效途径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实现路径研究
《农业经济》2024年第11期87-89,共3页梁红兰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农牧民主体性作用研究》(BR220707)。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农民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目前,农民虽然逐步养成绿色、健康、低碳的生活价值理念,但是还存在着绿色低碳消费质量较低、绿色低碳生活价值观尚未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知识储...
关键词:乡村振兴 农民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实现路径 
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新丝路》2024年第30期0079-0081,共3页张凌华 高丽萍 
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回答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问题。列宁采取了包括保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教育与改造知识分子等一系列措施以求改变俄国文化贫瘠的状态。重新探析列宁社...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 国民教育 党的领导 
大学生潜在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7-22,共6页段兴华 苏双平 佟晶 
2021年度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思政专项)“大学生潜在心理危机个案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NJSZZX2185);内蒙古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项课题“家庭因素及过往经历对大学生潜在心理危机个案形成的影响研究”(2020ZX01);2021年度自治区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团队)”(ZSZXTD2101);内蒙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内蒙古高校思政课改革的适应性维度及优化路径”(NMZSZD202211)。
识别大学生潜在心理问题是预防心理危机发生的重要途径,需要高校树立全员心理育人的理念,遵循善行、尊重和保密的原则;不同角色的教职员工可以通过不同路径识别在学业、生活和突发消极生活事件等方面可能出现潜在心理问题的对象;教职员...
关键词:潜在心理问题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及其当代意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80-84,共5页高丽萍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的概念内涵主要体现为现实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前进性和过程性相统一、整体性和协调性相统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怎么样实现社会主义发展辩证法和如何评价社会...
关键词:邓小平 社会主义 发展辩证法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现状及发展探究——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
《中国教育学刊》2024年第9期I0006-I0006,共1页白志琴 王晨岚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尤其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更为显著。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新媒体不仅为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思想提供了便捷的平台,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如何在信息碎片化、传播即时化...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 信息碎片化 新媒体时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信息传播 思政教育实效性 高校教育工作者 
北京冬奥精神融入高校“德法课”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4年第15期52-54,共3页杨海梅 沈乐乐 
202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科研项目(思政专项)《北京冬奥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研究》(DJSZZX2322);内蒙古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马克思现代化思想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研究》(BR230802)。
北京冬奥精神是高校“德法课”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想基础,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条件。要进一步探索将北京冬奥精神融入课程教材,融入课程案例库,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以实现课程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北京冬奥精神 高校教学 必要性 创新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