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申规律

作品数:23被引量:4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阮文程宋永培杨凤仙白兆麟王昌东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前沿》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源流并重,以字解文——部级精品课《把握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区别》品赏
《语文教学通讯》2024年第45期42-46,共5页李一 
理解高中文言文常见实词的含义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难点。然而,文言文实词不仅数量庞大,且义项繁多,在实际“教”与“学”中存在着一定困难。课例以常见的文言词语“走”为例,通过“搜集—梳理—探究—...
关键词:语境 文言实词含义 引申规律 
从“疾”“病”“恙”看类义词的词义引申规律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118-124,共7页彭鹏程 
类义词的词义在引申过程中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相对有规律的。本文选用先秦至两汉的语料,对“病”类词“疾”“病”“恙”重新设立义项,梳理目标词的词义引申脉络,旨在通过此方法探寻类义词的引申规律。研究发现,单个类义词通过隐喻、...
关键词:类义词 词义引申 引申规律 
浅析《论语》中的“道”被引量:1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李文娟 
"道"是老子的哲学核心概念,无独有偶,杨伯峻发现":孔子言道,仅《论语》中就有六十处。",文章中通过对《论语》中所有"道"字进行穷尽的统计发现",道"在《论语》中一共出现89次,其中用作名词80次,用作动词9次。试图从语义角度对《论语》中...
关键词:《论语》 “道” 意义和用法 引申规律 
古代汉语词汇教学散论被引量:1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8期208-209,共2页王昌东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因此要学好语言,就必须学好词汇知识。古代汉语词汇历来被认为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总结古汉语词汇教学经验,探索古汉语词汇教学规律,对提高古代汉语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必将起到...
关键词:古代汉语 词汇 本义 引申义 引申规律 
《左传》常用单音节多义词引申规律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72-75,共4页曹志坚 
《左传》是上古时期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其词汇系统在上古汉语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多义词是汉语词汇系统的核心,基于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汇为主的实际,本为以《左传》单音节多义词作为研究对象,从联想认知的角度,梳理归纳《左传》单音节...
关键词:左传 多义词 引申规律 
《老子》之“一”字考释被引量:2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43-45,共3页白兆麟 
考求《老子》"一"字之确诂,应当遵循三条途径:词义的引申规律,所在的文本语境,《老子》的整体思想。只有如此,才能复原其本来形态。
关键词:老子 “一” 引申规律 文本语境 朴素哲学 
“以来”的时空转化和汉语词义引申规律被引量:1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68-73,共6页冯玉涛 
数字后面表示概括数量的“来”,具体表示的数量范围是多还是少,和它的来源“以来”密切相关。从历史看,“以来”既可以表示以后的意思,又可以表示以现在为立足点而说明从过去到现在情况的意思,同时还发展出空间的概念。以此为切入点,结...
关键词:以来 时空 转化 引申 
义项划分的原则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期49-51,共3页杨凤仙 
古汉语中词的义项划分首先要进行穷尽性的用例调查;对词义进行科学的概括;同时充分注意词义的引申规律;还要注意其区别性义素特征,同时要注意其形态标记(音或形),还要关注其组合特征等。
关键词:义项 引申规律 区别性义素特征 形态标记 组合特征 
《说文解字注》中的词义引申现象被引量:1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5期112-113,共2页徐娜 
本文详细分析了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的词义引申现象,归纳总结了词义引申的一些规律。并且对段注中引伸义与假借义的混淆现象作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段注 引申规律 引申义 假借义 
《六书故》引申规律及其影响被引量:2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533-536,共4页李智慧 陈英杰 
关于引申规律的探讨 ,世人多推许清代学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并从中归纳出众多类型。《六书故》是宋元之际戴侗所著的一部字书。本文从《六书故》中找出相应的例证 ,以说明早于《段注》几百年的《六书故》已能反映和描述这些引申...
关键词:《六书故》 戴侗 引申规律 因果转移引申 宋代 字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