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夏变夷

作品数:51被引量:134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樊文礼杨念群张佳谢必震姜海军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烟台师范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韵文学刊》《内蒙古社会科学》《黑龙江史志》《中国法学》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传承与嬗变:十六国时期五胡王朝的华夷观
《宁夏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187-192,共6页刘东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华夏认同视野下的五胡王朝合理性构建与民族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5CZS047);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十六国时期中国认同意识的传承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项目编号:L24AZS002);“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2022-CXRC-23)。
十六国时期,五胡王朝统治根基薄弱,各族群间隔阂甚深,差异性的民族认同意识使中州夷夏的王朝归属意识淡薄。为巩固统治,五胡王朝在对广大被统治民族加强防控的同时,更汲汲于“变夷从夏”,建构同质性的民族认同。为此,五胡诸君一改以往...
关键词:五胡王朝 华夷观 民族意识 用夏变夷 
“华夷之辨”的理论价值与实践逻辑—— 基于中国古代文化安全思想的研究被引量:1
《思想战线》2022年第6期104-115,共12页龙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国家安全法治的体系建设与实施措施研究”阶段性成果(20&ZD190)。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中,“华夷之辨”可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文化安全思想,包含“严夷夏之防”“用夏变夷”和“王者无外”三种理论形态,蕴含着丰富的智慧。秦汉以后的汉人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安全建设,皆会因时势变化地灵活运用这三...
关键词:“华夷之辨” 严夷夏之防 用夏变夷 王者无外 文化安全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及其实践被引量:7
《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第3期97-106,共10页李大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东北亚视阈下高句丽及其与周边地区关系研究”(项目号:17VGB004)的阶段性成果。
先秦时期形成的服事制和“五方之民”思想是中国古代王朝国家治理思想与实践的源头。尽管“华”与“夷”在中国历史上所指的两大群体存在换位和涵盖范围变化的情况,但追求“大一统”“因俗而治”“华夷之辨”和“用夏变夷”却是历代王...
关键词:王朝国家 国家治理 大一统 因俗而治 华夷之辨 用夏变夷 
重审明初礼俗改革对回回人的影响被引量:1
《中国穆斯林》2020年第6期27-33,共7页撒海涛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等研究专项”《元朝回回人名录》编纂与元朝回回人物研究(批准号:2018VJX010)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绪论明洪武时期为构建统治合法性对蒙古、色目群体采取“用夏变夷”的礼俗改革措施,回回人姓名、婚姻、语言、风俗等方面皆受其影响,曾在社会上处于优势地位的回回人如何面对急剧变化的生存环境,显然是值得关注的议题。
关键词:回回人 明洪武 统治合法性 用夏变夷 礼俗 色目 生存环境 风俗 
《豳风》“周公之东”解——周公“用夏变夷”与《豳风》东传入鲁被引量:1
《政治思想史》2019年第3期16-30,196,共16页张劲锋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理建构、价值认同与教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7JZD044)的阶段成果
《豳风》与《秦风》同源豳地,本为“周之旧”。周公东征将自尊为“夏声”的“周之旧”东传,故谓“周公之东”。《豳风》及其东传,体现了周公与鲁国“纳上下于道德”“用夏变夷”的文化政策与统治方略。其中,《七月》东传是周公在殷遗地...
关键词:周公之东 《豳风》 周公 制礼作乐 “用夏变夷” 
清代云南名宦祠兴废考略(上)
《创造》2019年第9期38-51,共14页孙骁 彭家新 
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祭祀名宦的传统与风俗,《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谓“名宦”,指的是仕官于当地并惠泽于民的官吏。将名宦入祀,即能体现国家对廉洁有为官员的褒扬,亦可彰显国家要求地方官员勤政爱民的教化诉求。自明代以来...
关键词:勤政爱民 用夏变夷 边疆文化 名宦 清代云南 《左传》 国之大事 历史进程 
王阳明“用夏变夷”的族群管理思想与策略研究被引量:1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4期98-102,共5页王中原 
多民族国家如何对不同的族群进行有效管理是一个重大课题。一代大儒王阳明曾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的基本思路是“用夏变夷”,认为“天下无不可化之人”,应采取“顺其情不违其俗,循其故不异其宜”“剿抚结合,以抚为主”的措施实行因时...
关键词:王阳明 用夏变夷 族群管理思想 
洋务官员董毓琦“用夏变夷”的思想与实践——以其造船活动和对西算的认识为中心
《自然科学史研究》2018年第3期289-302,共14页邓亮 贾浩 
董毓琦是洋务派成员之一,主要活动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对西方的科技有一定的认识,但持有较明显的尊崇中学的态度。文章勾勒出其大致生平;梳理其建造气行轮船的经过,并通过分析其中部分构件,指出其所造气行轮船应为人力驱动,通过齿轮、...
关键词:董毓琦 用夏变夷 气行轮船 算学辟邪崇正说 
儒家民族观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民族法制被引量:3
《中国法学》2018年第3期188-205,共18页邵方 
中国古代民族法制受到儒家民族观的深远影响。儒家民族观具有华夷有别、大一统、尊王攘夷、用夏变夷和因俗而治等内容。儒家认为华夷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礼乐文明,而夷人在接受了华夏的礼乐文明之后,则可以由夷入华。儒家民族观...
关键词:儒家思想 民族法制 华夷之辨 用夏变夷 因俗而治 
从“用夏变夷”到“进于文明”——重审思想史中的“汉化”概念
《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4期90-92,共3页段志强 
虽然难以进行严格的区分,但大致可以指出,被归为'汉化'的历史事实或想象实际上是如下几类进程的叠加:(1)(历史语境中的)文明化;(2)(以中原王朝治理模式为标准或先例的)国家化;(3)(文化上的)汉族化。'汉化'概念往往被批评为含义模糊,原...
关键词:汉族文化 民族同化 种族革命 汉化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