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同化

作品数:136被引量:362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相关作者:何叔涛杨须爱马平徐杰舜赵永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不能将民族“融合”理解为“同化”
《历史评论》2024年第6期94-95,共2页李鸿宾 
世界上各个王朝的衍化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普遍现象,分分合合构成文明史的重要内容。然而较诸其他王朝和国家的历史演进,中华民族之“交融”倾向表现得很突出,以至于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核心特质。“交融”就是“融合”,它表现为两个...
关键词:民族同化 人为性 核心特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民族群体 自然性 中华文明 历史演进 
习仲勋争取藏族部落头人纪实
《炎黄春秋》2024年第11期8-16,共9页完玛冷智 华旦旦增 
当年红军翻雪山、过草地,在西康和甘青藏族民众中宣扬民族平等团结、宗教信仰自由的政治主张,与国民党实行民族同化、镇压苛税形成鲜明对比,各民族群众歌唱赞颂红军为“菩萨兵”。因此,1949年9月,解放军在兰州等地击溃马家军、挺近青海...
关键词:朱德总司令 习仲勋 宗教信仰自由 解放西藏 民族同化 西康 藏族部落 十世班禅 
论孙中山民族思想的三次转型被引量:5
《广西民族研究》2018年第3期25-31,共7页杨强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与法制改革研究"(13CFX010)
孙中山的民族思想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也有一个逐步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次重要的转型,第一次是从排满思想转变为五族共和,第二次是从五族共和转变为建设大中华民族的国族理论,第三次则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下从民族同化...
关键词:孙中山 民族思想 五族共和 民族同化 民族自治 
从“用夏变夷”到“进于文明”——重审思想史中的“汉化”概念
《社会科学文摘》2018年第4期90-92,共3页段志强 
虽然难以进行严格的区分,但大致可以指出,被归为'汉化'的历史事实或想象实际上是如下几类进程的叠加:(1)(历史语境中的)文明化;(2)(以中原王朝治理模式为标准或先例的)国家化;(3)(文化上的)汉族化。'汉化'概念往往被批评为含义模糊,原...
关键词:汉族文化 民族同化 种族革命 汉化论 
从“用夏变夷”到“进于文明”——重审思想史中的“汉化”概念被引量: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2-10,共9页段志强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顾炎武与晚清民初的政治文化"(项目批准号:15YJC770009)的阶段性成果
清初的明遗民对"用夏变夷"观念有两条阐释路径:一种以顾炎武为代表,重视文化传统的延续;一种以王夫之为代表,强调华夏与周边族群的差异。到了清末,这两种思潮既成为种族革命的思想资源,也成为未来中国究竟应该采用何种族群结构的争论焦...
关键词:用夏变夷 汉化 民族同化 中华民族 
浅析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
《知识文库》2017年第23期15-16,共2页赵苗 
民族关系不仅是多民族国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两种不同现象,对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的正确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也对现实生活中我们处理民族关系有着...
关键词:民族融合 阶级社会 民族同化 强制同化 
“民族国家”何以建构中华民族?——孙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及其时代难题被引量:3
《领导科学论坛》2017年第17期42-54,共13页蒋先欢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政治伦理思想通史"(16ZDA10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孙中山构建现代国家的探索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研究"(11BZZ014);国家民委2015年一般项目"近代‘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2015GM228)
"民族"一词是近代来自日本的"误会",孙中山属"美国派"而非"日本派",其对日式单一民族国家抱有怀疑。他在1919年前后激烈批判"五族共和",实乃其意识到"五族共和"是按照单一民族国家形态组合而成的"国家之联合",有导致国家分裂之隐患,故...
关键词:孙中山 同化 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国家理论 
列宁民族文化背后的民族同化与融合
《智富时代》2017年第7X期306-306,共1页郝甜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他在自己很多著名的著作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还诠释加固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及民族这个历史范畴,如同哲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
关键词:列宁与民族文化 民族同化 社会主义下的民族融合 
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企业党建》2017年第5期18-19,共2页陈来 
近代历史学家就我国历史文化的三大特征问了三个问题:第一,地域辽阔,人口繁盛,先民何以开拓至此?第二,民族同化,世界少有。何以融合至此?第三。历史长久,连绵不断,何以延续至此?历史学家说,从这三个特征来看,中华民族的历...
关键词:当代价值 中华文化 意义 历史文化 历史学家 民族同化 中华民族 
古越族原始信仰与徽州民间巫术
《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第4期202-206,共5页张小明 
徽州曾是皖南山越人生活的中心区域,深受古越族文化的影响。秦汉以后,随着中原移民不断进入,古越族逐渐被汉族同化。宋元以降,徽州历来被视为儒家文化传承和发展较好的地域之一。徽州民间巫术虽受儒佛道等汉族文化的显著影响,但古越族...
关键词:徽州 古越族 民族同化 民间巫术 原始信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