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观

作品数:76被引量:11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王寅王振华戴卫平陆国君宁春岩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黑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方言疏证》中戴震的语义观
《合肥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8-13,共6页傅瑛 潘定武 
安徽省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戴震《方言疏证》认知语义研究”(2022CX142);黄山学院校级科研重点项目(徽州文化类)“新时代徽州身份重构研究”(2021xhwh006);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文化战略背景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译介模式研究”(SK2021A0630)。
戴震《方言疏证》中蕴含着丰富的语义观,对校雠学、文献学、考据学及语言学影响深远。微观上,戴震关注音形义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其语义观可总结为“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的语义范畴观及“因形求义+因声求义”的语义象似观;宏观上,超越文...
关键词:戴震 《方言疏证》 语义 语义观 
论弗雷格的语义观和本体论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6期29-36,共8页王铜静 赵亚丽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8CZX046)。
语义三角是当代语言哲学的基本研究框架,弗雷格的语义三角观独具特色,其由语言符号、涵义和指称三者构成。弗雷格的语义三角观特色首先体现在其别具一格的三元本体论预设上;其次体现在对语言采取的分层分析策略,即语言层面、语义层面、...
关键词:弗雷格式语义三角观 分层分析策略 语义观 本体论 
语义加工中知觉系统的卷入——来自颜色适应的证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70-82,206,共14页许丽玲 郑丽玲 莫雷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语概念表征与语义整合研究”(15AZD048)。
具身语义观认为,语义和知觉的加工本质上是相同的,这两种加工过程有部分重叠的加工机制和神经基础。关于颜色概念的加工机制可以用来检验具身语义观。采用适应范式,探讨具有“红—绿”颜色的物体名词在加工时是否产生颜色知觉后效,以揭...
关键词:语义加工 具身语义观 颜色知觉后效 适应范式 
“语用转向”视野下布兰顿推理语义观和规范语用观研究被引量:1
《外语学刊》2022年第2期112-119,共8页陈水英 冯光武 
当代美国语言哲学家罗伯特·布兰顿以实用主义“实践优先”的原则,开创一条语用解释语义的研究进路来阐释语言的意义。布兰顿的语用学即语言表达式使用(推理)的研究,而语义学则是表达式意义的研究。语言的意义来自推理实践,“推理”建...
关键词:布兰顿 意义 推理 规范 计分 行动 
论元结构语义生成观辩被引量:1
《外文研究》2021年第4期10-15,102,共7页南潮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界面条件下的英语动词论元结构变异研究”(18D056)。
论旨结构体现逻辑或语义关系,句法则以论元结构形式把这种关系体现出来。时至今日,有关论元结构的生成看法存在较大分歧,分成语义观和句法观。篇幅所限,本文只探讨论元结构生成中的语义观。语义观过于强调动词的语义属性,认为论元结构...
关键词:论旨结构 论元结构 语义观  
概称句词项逻辑系统GAG与Gaa的完全性
《中国哲学年鉴》2018年第1期342-343,共2页陈星群 周北海 
GAG与Gaa是基于“概称句是表示概念内涵的句子”这一观点而给出的概称句逻辑系统。这两个系统在涵义语义下是可靠的,但是完全性证明空缺。通过完全性证明,作者发现需要对原来的涵义语义加以修改,从而提出涵义语义结构的一般形式,进而给...
关键词:概称句 逻辑系统 认知主义 语义结构 完全性 词项逻辑 语义观 涵义 
科学理论的结构:从范畴论的观点看被引量:2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年第11期20-26,共7页孙振宇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Martin-L9f类型论的无穷范畴语义及相关自动定理证明程序的设计"(项目编号17XNH112)
在当代科学哲学中,科学理论的句法观和语义观之争是一个核心问题。句法观指出,科学理论是一个带有部分解释的形式演算系统。语义观指出,科学理论是一族科学模型,以及这些模型与现实世界的同构信息或相似性信息。经典的句法观和语义观忽...
关键词:句法观 语义观 范畴论 范畴逻辑 对偶性 等价性 
语言哲学和符号学语义观的接洽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8年第3期35-45,共11页杨智慧 刘利刚 
重庆市教改课题“互联网+时代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153126)阶段性成果.
西方现代语言哲学对语义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并提出了诸多理论,其中的问题焦点在于意义在语言中如何表达,如何确定。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观点可归结为两大阵营:人工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前者注重纯形式的语义,后者则强调语言与日常生...
关键词:语义 语言哲学 符号学 
英语构式“so+N”的认知机制分析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79-83,共5页李伟 
教育部英语国家级特色专业(TS12154);安庆师范大学横向项目(043-130007)
英语新型"so+N"构式是语言使用的一种创新。依托非范畴化理论,通过对程度副词"so"修饰名词构式研究,表明非范畴化作为一种创新认知方式,能够协调名词与该构式在句法上的冲突,名词呈现功能多义性。邻近性转喻观建构起"特征/实体"转喻模型...
关键词:“so+N”构式 非范畴化 概念转喻 百科语义观 句法-语义界面 
基于现象语义观的古代茶诗英译策略探究
《福建茶叶》2018年第1期209-210,共2页段丽珍 
本文首先对现象语义观和诗歌翻译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并结合具体范例对我国古代茶诗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接着在此基础上结合现象语义观对古代茶诗的英译策略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茶诗的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象语义观 古代茶诗 语言特点 英译策略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