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范畴化

作品数:174被引量:536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刘正光王育洁刘润清刘芬甘莉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古汉译佛经情绪心理动词的非范畴化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姜黎黎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17BYY163)。
选定中古时期具有典型代表的10部汉译佛经进行全面调查,梳理出114个情绪心理动词。依据非范畴化理论,结合译经中的相关用例,对情绪心理动词的及物性及非范畴化的结果进行具体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古汉译佛经情绪心理动词及物性的弱化为...
关键词:情绪心理动词 汉译佛经 及物性 非范畴化 
《平凡英雄》中英雄叙事的非范畴化解读
《长春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张奥苒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021-ZZJH-220)。
《平凡英雄》新颖的叙事方式突破了英雄范畴的定型观念,具有丰富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文章借助非范畴化理论,对电影的英雄叙事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平凡英雄》打破了英雄范畴的固有边界,通过刻画普通民众面对救治断臂小男孩时的人间大...
关键词:英雄叙事 《平凡英雄》 范畴化 非范畴化 
“V+于”结构的词汇化现象探析——以“终于”一词为例
《国学(汉斯)》2024年第2期165-168,共4页葛星语 
“V+于”结构自古至今都是一个较多见的非句法结构。而随着汉语的演变和发展,“V+于”两个部分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动词和于变得更加紧密,逐渐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结构,而是一类词语。本文将以“终于”一词为例,深入探讨“V+于”结构词...
关键词:终于 词汇化 并入 非范畴化 跨层结构 
日语流行语语法动态范畴化的认知语用解读
《嘉兴学院学报》2023年第1期105-112,共8页张黎 
2021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KQR2021053);2021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21XJQN37)。
在梳理动态范畴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言语交际中日语语法动态范畴化理解的认知语用分析方式,即基于语言产生与理解视角,将语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相融合,以流行语为例,运用关联理论探究日语语法动态范畴化的演变过程及理解过程中所...
关键词:动态范畴化 日语流行语 非范畴化 语用充实 关联理论 
动用颜色词行为全貌的动态历时演变——以“红”“白”“黑”为例被引量:6
《中国外语》2023年第1期38-47,共10页邓云华 邓凯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超常动宾构式历时演变的认知研究”(编号:20BYY009)的阶段性成果。
基于语料库语言学中的行为全貌(BP)研究范式,本研究纳入MDS(多维尺度测量)分析法,对汉语中最为典型的“红”“白”“黑”三个颜色词动用形式的历时演变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三个词不同时期的全貌特征、典型义演变路径及其内在的认知机制和...
关键词:动用颜色词“红”“白”“黑” 历时演变 多维尺度分析 范畴化与非范畴化 
日语流行词汇的非范畴化现象及其动因机制研究--以日语流行词「なう」为例
《东北亚外语研究》2022年第3期63-73,共11页张黎 
2021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KQR2021053);2021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校级科研项目(2021XJQN37)的阶段性成果。
词汇变化涉及到词类范畴的动态发展。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归纳学者们对词汇的论述,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非范畴化理论,以日语「なう」为例,探讨日语流行词汇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及其动因机制问题,阐释日语流行词汇经历了陈述意义与指称...
关键词:非范畴化 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 转喻 隐喻 
《名词化动态整合研究》
《外国语》2022年第4期107-107,共1页
刘国辉著ISBN:978-7-5446-6873-6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开本:16定价:90.00元作为一种非范畴化概念,名词化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类词丧失了原有范畴的某些典型特征,又同时获得了名词某些特征的语言现象。这些特征不仅影响词法、...
关键词:名词化 句法表征 非范畴化 刘国辉 句法现象 动态整合 整体布局 词法 
英汉回文修辞的认知拓扑性质
《宜春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97-101,共5页黄跃进 
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0年度职业院校外语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高职英语学习者个人情绪分析”(项目编号:WYJZW-2020-1115);2021年漳州市社科联研究项目“基于模因理论下漳州文脉的保护与传承对地方旅游文化生态环境的作用”(项目编号:54)。
从认知语义范畴看,英汉回文修辞实质上具有拓扑性质的变形。即回文的语义范畴成员基本保持固定,具有语义范畴不变性,而由于范畴成员位置的首尾对称调换使得语义概念重新范畴化,原有范畴丧失了典型地位,形成非范畴化语义的可变性。这种...
关键词:回文修辞 语义范畴 拓扑性质 非范畴化 
非范畴化视角下的韩国语后缀派生被动研究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2期27-33,共7页吴春光 
在非范畴视角下看韩国语被动词句,发现被动词整体能产性低、数量有限、词汇化趋势明显,被动句的非范畴化现象并非偶然,这集中体现在语义含有“自然迁变”和“事物属性”等句子方面,另外,在表示“事物属性”类非范畴被动句类别中,谓语被...
关键词:韩国语被动非范畴化 转换 自然迁变 事物属性 
数副兼类词“多一半”的句法语义与历时演变被引量:1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1期129-133,148,共6页李思旭 庞金珍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三音节固化词语的词汇化、语法化和构式化研究”(17BYY162)。
“多一半”是个数副兼类词:数词“多一半”表示超出总量的二分之一和强调义;副词“多一半”表示对事件进行揣测的大概、通常义。“多一半”元代词汇化为数词,清代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副词。语义演化的历程是从数量到程度,再到揣测。词汇化...
关键词:多一半 词汇化 语法化 语义演变 非范畴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