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层结构

作品数:73被引量:119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相关作者:刘红妮叶建军张成进王凤兰肖红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温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跨层结构“不敢当”的词汇化、标记化
《现代语言学》2025年第2期416-423,共8页张佳蕾 赵玉镯 刘妍 
本文受鲁东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项目编号:IPGS2024-006)。
“不敢当”是汉语交际中典型的礼貌用语,最初用于表达谦逊和礼让。其由否定副词“不敢”和动词“当”构成的跨层结构词汇化而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演变,“不敢当”在词汇化过程中进一步虚化,逐渐成为礼貌类话语标记,并成为汉语词汇中...
关键词:跨层结构 “不敢当” 词汇化 标记化 
“若是”的连词化过程及其动因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2期108-111,共4页徐东瑞 
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重点项目:明清至民国京津冀方言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22YYA01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连词并入式非句法结构的连词化研究(23YCX172)。
连词“若”与系词“是”连用构成连词“若是”的初始环境,随着“是”的宾语由名词性成分扩展为动词性成分,“若是”发生连词化,“是”成为词内的一部分。其中,系词“是”的主语以零形式存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语“动转名”的无标...
关键词:“若是” 跨层结构 连词化 话题句 “动转名” 
《汉语跨层结构词汇化模式和路径研究》出版
《语文研究》2024年第3期20-20,共1页本刊 
上海师范大学刘红妮教授所著《汉语跨层结构词汇化模式和路径研究》于2024年5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继《汉语跨层结构的词汇化研究》(2019)一书后对跨层结构词汇化系统研究的又一成果,重点关注跨层结构词汇化是怎样演变的。本...
关键词:学林出版社 路径研究 绪论部分 上海师范大学 词汇化 实词 虚词 
从跨层结构到副词:“倾向(于)”的多种用法与历时演变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7期110-118,共9页黄章超 
结合“附缀”相关理论,梳理了“倾向”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其动因和演变机制。通过语料库和古籍语料的检索,发现“倾+向”和“倾+向+于”的首次出现都在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中,且意义和用法并无根本差别。“倾向”从“倾+向”变为“倾向...
关键词:跨层结构 附缀  倾向 词汇化 
“别指望”:从跨层结构到反预期推论情态
《世界华文教学》2024年第1期320-335,共16页刘明奇 
“别指望”在现代汉语中有两种用法:一是跨层结构“别指望1”,用于阻止他人抱有期待;二是反预期推论情态成分“别指望2”,用于否定他人意愿预期。“别指望1”和“别指望2”在句法表现、语用功能及焦点成分上具有差异,“别指望2”的情态...
关键词:别指望 言语行为迁移 自知亲涉 他反预期 语用推理 
“V+于”结构的词汇化现象探析——以“终于”一词为例
《国学(汉斯)》2024年第2期165-168,共4页葛星语 
“V+于”结构自古至今都是一个较多见的非句法结构。而随着汉语的演变和发展,“V+于”两个部分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动词和于变得更加紧密,逐渐不再被看作是一种结构,而是一类词语。本文将以“终于”一词为例,深入探讨“V+于”结构词...
关键词:终于 词汇化 并入 非范畴化 跨层结构 
跨层结构“动+介”的词汇化及介词的赋元功能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4年第3期44-53,共10页吴立红 张欣 
语言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2021年度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2021-KYYWF-0112)。
“动+介+宾”结构是一个具有规律性且呈现出凝固化倾向的结构,从历时角度来看,“动+介+宾”结构并不是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而是从古代汉语中遗留下来的,只不过后来介词短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普遍,本结构才显得尤为特殊。从共时角度对“...
关键词:“动+介+宾”结构 词汇化 赋元功能 介词并入现象 
贵州安顺方言复数标记“些”及“的些”的词汇化
《中国方言学报》2023年第1期207-217,共11页吴伟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北盘江流域濒危方言喇叭苗人话调查研究”(19BYY191)资助
贵州安顺方言复数标记“些”与名词性成分搭配,可指人也可指事物,具有真性复数、连类复数、连类列举和复数代单数等语法意义。本文追溯了安顺方言复数标记“些”的来源,分析其从不定量词演变到复数标记的过程,同时论述其进一步语法化为...
关键词:贵州安顺 西南官话 复数标记  的些 跨层结构 词汇化 
双音节连词“故此”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机制研究
《保定学院学报》2023年第6期90-96,共7页尹琼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连词“故此”是从跨层结构中历经语法化后形成的。战国时期,线性序列上相连的“故此”出现。从战国至唐以前,“故此”处于跨层结构中。连词“故此”萌芽于唐代,形成于北宋,成熟于元代。“故此”语法化为连词与重新分...
关键词:“故此” 语法化 跨层结构 连词 
跨层结构“这样一个”的语义指向及语用功能
《宜春学院学报》2023年第11期70-74,共5页王凤兰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一般项目“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虚词性高频搭配研究”(项目编号:22YH78C);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语篇语境中的汉、英语结构启动及其促学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BYY048)。
跨层结构“这样一个”的形成机制是高频使用和重新分析。其在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后指、前指、同位复指三种。语义后指时,“这样一个”在句中可直接修饰名词,凸显的信息焦点为名词所指称的内容。“这样一个”与描写性的定语一起,共同修饰...
关键词:跨层结构 “这样一个” 语用功能 语义指向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